第03版:发言摘登

■■■民革中央: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12日   第 03 版)

粮食安全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庞大、膳食结构不断改善以及城镇化水平提高等原因,粮食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粮食安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发生变化。

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与风险。一是种粮收益空间受到挤压,二是稳产丰产基础欠牢,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四是绿色发展底色不足,五是服务主体发展滞后。总体上,服务主体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服务上千亩乃至上万亩耕地的还是少数,且服务范围拓展较为有限。而且,在行业服务规范管理、服务对象和服务设施配套用地保障等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为此,建议:

一、持续推动粮食生产激励机制创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障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强化优质粮食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引导种粮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物价部门要严格对种粮所需的生产资料核价,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的范围;提升补贴精准性和导向性,让种粮农民切实享受政策红利。

二、不断提高粮食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夯实育插秧设施装备基础,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大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提升作业效率和防控效果;优化土地、环评审批流程,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

三、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完善农作物秸秆还田以及农机深松整地补助政策,进一步厘清责任主体,探索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的实施方式;继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实现高科技智能化配置;利用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耕地种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保证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实现良性运行。

四、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化肥减量增效。鼓励支持研发高效高质、绿色生态的新型肥料,同时加大力度治理化肥流通市场上的假劣乱象,防止劣质化肥充斥市场;因地制宜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粮食不减产前提下将化肥施用量控制到合理范围;完善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资源环境台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强化监测手段。

五、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尽快建立服务主体名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边培育边规范引导,跳出“先发展数量,后规范质量”的思维模式;提高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采用“先服务、后验收、再兑付补贴资金”程序,将补贴标准和生产环节、服务质量紧密挂钩;鼓励优质市场主体兴办或承办面向区域或产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向全产业链服务发展。

2023-08-12 ■■■民革中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019.html 1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8,01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