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其中,重大高新技术标准具有国家战略性和市场引领性,事关国家竞争力、国际话语权和全球产业链的战略全局,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近年来,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科学与芯片法案》都强调要提升美国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新兴领域的竞争优势,将“领导制定全球技术标准”作为重要举措。美国宣称,绝不允许中国主导未来高新技术标准,持续实施遏制打压。
重大高新技术标准凝聚了先进技术成果,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开路先锋,企业通过“标准主导+专利密集”成为规则制定者。重大高新技术标准的巨大价值在于对产业链上下游辐射带动产生的倍数化放大效应。以标准带动应用,进而催生市场,引导技术创新,是国际芯片巨头实现市场垄断的“铁律”。可以说,重大高新技术标准是美欧大国占据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
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庞大的市场规模、要素低成本供给等比较优势,高质量发展要求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原动力亟须向自主创新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重大高新技术标准这一“硬科技”,有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重大高新技术标准的研制是对底层核心技术的研究,是对战略技术路线的探索,具有创新难度大、投入时间长、资金需求多、竞争环境激烈等特点,标准推广更需要打破旧生态、建立新生态,整个过程都需要政策和资本的全力支持。当年高通公司为验证应用CDMA技术标准,研发推广费一度占到总收入的60%,但高通很快通过在纳斯达克上市,解决了大规模商用化的资金难题。可见,国外这种金融与标准的良性循环互动有效强化了高新技术标准战略。
近年来,我国标准体系日臻完善,重大高新技术标准取得突破,如推动参与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极大促进了我国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再如公安部、工信部等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GB/T25724)从基础信源标准层面解决了信息安全关键问题。2021年,我国牵头制定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物联网、半导体器件、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国际标准168项。
新形势下,我国正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面对国外标准体系的竞争压力,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大高新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应用是短板,存在推广周期长、生态建设环节多、试点示范工程成本高等问题,亟须长期稳定和有规模的资金支持,来打通“最后一公里”。
建议中国证监会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对符合条件、主导重大高新技术标准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优先审核,即报即审,审过即发,以资本推动技术标准战略,加快促进相关重大高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产业布局。
同时,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加强技术支持,尽快建立重大高新技术标准评价评估机制,为主导重大高新技术标准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技术保障。科技部等部门以重大高新技术标准为引领,打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全链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作者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