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尚未成名时,因缺乏自信,创作出长篇小说处女作《灭亡》后不敢投稿。《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慧眼识珠,从巴金的朋友那里发现了小说的原稿,并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还作了热情洋溢的推荐。这件事对巴金触动很大。
后来,巴金也做了编辑,他有心追效前贤,把发现和提携新作家作为自己的责任。曹禺的剧本《雷雨》写完,放了两三年,无处发表。巴金从靳以那里拿到稿子后,一口气读完,被深深吸引,决定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发表。曹禺的另一部剧作《日出》,也是经由巴金之手编辑出版的。何其芳的作品集《画梦录》、陈荒煤的小说《灾难中的人群》,以及刘白羽、萧乾、臧克家等文学新人的处女作,都是经由巴金之手出版或发表,从而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收获》创刊后,巴金作为主编,在推出和扶持青年作家方面更是不遗余力。1980年,青年作家张一弓创作了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因这部小说涉足文学禁区,能否发表,各方面意见不一。巴金力排众议,坚持在《收获》第1期推出了这部力作。在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评奖期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进入获奖名单,但评委中也有争议。评选委员会就此向评委会主任巴金作专项汇报。巴金听后,不但同意该作得奖,而且主张列为一等奖第一名。
巴金还顶住压力,促成了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的发表。张辛欣的小说《在同一地平线上》在《收获》发表后,遭到了严厉批评。巴金知道后,鼓励她说:“不要紧,不要有包袱,你还很年轻,你有才华,有生活,要多写,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陈荒煤这样评价巴金:“他一直是热衷于发现、培养、扶植青年作家的编辑和出版工作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对中国革命文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