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主城南山的南面山脚下,81年前建立了一所学校——民兴中学,这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据点。
它是怎么建立的?与哪些人物有关?在重庆市长生桥中学校史馆,这个故事有了答案。
缅怀校史,励志欲燃
在《重庆市长生桥中学赋》里,有内容为“缅怀校史,励志欲燃。抗日烽火洗礼,光荣使命超凡。董老(必武)叮咛擘划,周公(钦岳)躬亲创办。脱胎三益书院,民兴中学肇源。中共农村据点,孕育革命中坚。教育家任校长,名师辈皆党员。宣传抗日,声震云天。慕陶烈士,血染红岩;启霖夫妇,气贯宇寰。数易校名,时代变迁。八秩春秋,培英育彦。”这一段话非常精练地说出了这所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有着辉煌的过去。
1942年上半年,为了开辟农村革命工作据点,贯彻中共中央南方局提出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方针,南方局青年组直接领导了重庆地区的据点建立。
“据点”之说源于周恩来同志。当时,青年组组长刘光向周恩来汇报重庆的特殊情况和进步青年要求组织起来的迫切愿望时,周恩来指示青年组要采取灵活形式把进步青年组织起来。关于组织形式,他说:“干脆就叫‘据点’吧!我们在敌后安插了几个据点,在这里也应该安插几个‘据点’!”
民兴中学,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连续担任重庆市副市长的周钦岳,受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的董必武之托,创办起来的。
中共农村据点,孕育革命中坚
1899年10月25日,周钦岳出生在巴县长生桥竹园村川涛湾的一家宅院,他父亲是当地一名秀才,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的栋梁之材,遂为其取名“钦岳”。
周钦岳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春回到重庆,周钦岳出任重庆《新蜀报》主笔、总编、总经理、社长等职,使该报成为当时重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一个主要阵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年,周钦岳在寻找学校校址的时候,想到自己家乡长生桥的学子因战争而失学,倍感痛心,于是决定在原三益书院的基础上创建学校,取名民兴中学。意为通过教育达到民族复兴。1942年秋,巴县私立民兴中学正式开学。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周钦岳找到本地的士绅和工商界人士商量,希望大家集资办学,让本地的孩子能够得到教育。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到了重庆有名的颜料大王刘竞成等人的大力支持,学校得以建成。周钦岳推荐出资人之一的刘竞成任董事长,1943年,他接任董事长,并于1943年7月至1944年5月间,兼任校长。
《新蜀报》编辑陈堃是董必武直接领导的党员,按董必武的指示,他将妻子、中共党员陈梅影及朱立人、谭紫光、李凌、刘平之、王慰民和夫人刘家祥等党员,以及王诗农等进步教师安排到民兴中学,朱立人担任教导主任并全权负责学校行政事务。
民兴中学的党员与巴县党组织不发生横向关系,直接由陈梅影通过陈堃接受南方局领导。
慕陶烈士,血染红岩
值得一提的是,民兴中学的教师队伍中还有本乡人士、后来的红岩英烈之一唐慕陶。1920年,唐慕陶出生于巴县长生桥天文村。1939年,通过刘渝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从事重庆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工作,再后来调万县地区任地下党调查组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唐慕陶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络。他便把报国之志化作学习的动力,1942年,考上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课余时到三才生煤矿公司任会计主任。
1946年,唐慕陶在民兴中学执教,1947年“六一”大逮捕时撤出,考入重庆聚兴诚银行任行员,后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他,被安排到聚兴诚银行万县分行当会计,并为当地农村武装斗争提供必要支持。
1948年初,川东地下党处境艰难,唐慕陶除了向进步青年募集资金,还捐出家里所有的金条、银圆和首饰。
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唐慕陶在万县被捕,与江竹筠等同时押赴重庆,囚禁于渣滓洞。即使身处困境,他也积极帮助难友,偷偷买药。还组建“马戏团”篮球队,带领狱友学理论、学文化,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27日,29岁的唐慕陶在渣滓洞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