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清代吹箫引凤玉人,青白色玉质,形象为一年轻女性,呈站立状,玉人面庞丰满,秀鼻小口,眉目清秀。一身长袍曳地,披一条莲花披肩,头上发髻高耸,眉眼向下,双手紧握长萧,似乎正在凝神思考。一只被箫声吸引而来的凤凰紧紧相随,凤凰姿态优美,头部略微扬起,双足一前一后,亦步亦趋,呈行走状。一人一凤,形神兼备,将吹箫引凤的传说进行了诠释。
这件清代吹箫引凤玉人背后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因自幼爱玉而取名“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绝世,还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吹笙。秦穆公很疼爱这个女儿,想给她找一位佳婿,可弄玉心气很高,说只有通晓音律、能与她的笙吹出的音乐相和的人,才有资格当她的丈夫。当时有一个名叫萧史的人很会吹箫,他的箫声高亢嘹亮,婉转动听,能引来孔雀和白鹤起舞。弄玉听了他的箫声,禁不住芳心暗许。于是,穆公就将女儿许配给萧史,二人结为佳偶,笙箫和鸣,情笃和好。萧史每天都教弄玉吹箫,数年之间,技艺大成,与凤鸣声十分相似。于是,秦穆公筑凤台,让他们夫妇居住。有一天早上,夫妻二人乘凤凰飞升,从此踏入仙途。秦国人为纪念弄玉,特意在雍宫中筑凤女祠,祠内有时还能听到隐约的箫声。
北宋时期,这段爱情传说还衍生出“凤凰台上忆吹箫”的词牌名,表达了人们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著名词人晁补之、李清照、纳兰容若等都用这个词牌填过词。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撰《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弄玉吹箫双跨凤”,讲述的亦是吹箫引凤的故事。
这段神话传说被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记载于《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乘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萧史妙吹,凤雀舞庭。嬴氏好合,乃习凤声。遂攀凤翼,参翥高冥。女祠寄想,遗音载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七夕将至,这件蕴含着古人对爱情、婚姻美好追求的精美文物,也蕴含着祝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祝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