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

海河流域防洪能力仍有待提升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24日   第 06 版)

在水利部召开的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经过各地和有关方面协力抗洪,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也暴露出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下一步将推进海河流域系统治理,完善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整体提升流域防洪能力。

海河流域遭受60年来最大洪水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与冷空气共同影响,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全流域出现强降雨过程,海河流域有2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子牙河发生大洪水,海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特大洪水,是1963年以来海河流域最大的场次洪水。

“水利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全力以赴做好海河流域暴雨洪水防御工作。经过各地和有关方面协力抗洪,水利部门上下一心、团结拼搏,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刘伟平表示。

面对海河流域60年以来最大的场次洪水,水利部坚持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逐日滚动会商分析海河流域雨水情形势,安排部署防御工作,同时,强化“四预”措施,支撑防洪决策。相关省市水利部门向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山洪灾害预警3.41亿条,提醒地方政府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开展河道和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预演,为水工程调度、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和人员安全转移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水利部门坚持以流域为单元,贯彻海河流域“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方针,按照系统、科学、有序、安全的原则,合理确定流域骨干水工程的运用次序、运用时机和运用规模,精准调度水库(水闸)枢纽、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科学、精细调控洪水。运用84座大中型水库拦洪28.5亿立方米,调度北关、卢沟桥等关键枢纽有序分泄洪水,启用8处蓄滞洪区分洪蓄洪滞洪,最大蓄洪25.3亿立方米,充分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减灾的综合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洪水影响和损失。

刘伟平坦言,“本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露出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还存在短板和不足。”

据介绍,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存在短板,有的河流难以第一时间准确预判洪水情况。二是海河流域河流源短流急、洪量集中,有些河流上游防洪控制性水库尚未建设,洪水拦蓄能力不足,山区洪水直接进入平原。三是流域地面沉降,一些河道多年不行洪、淤积严重,部分河道及堤防建设不达标,行洪能力达不到规划要求。四是蓄滞洪区建设滞后,特别是进退洪设施不完善,影响有效分蓄洪水。五是数字孪生流域正处于起步阶段,水工程联合调度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不足,洪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不够,影响洪水精准调度。

汛情旱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目前,我国尚处于主汛期,仍可能出现暴雨洪水过程和台风登陆,同时,西北等地旱情可能会持续发展,汛情旱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刘伟平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抓紧开展水毁工程修复。指导督促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等重点地区,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抢修水毁水利工程,尽快恢复这些工程的防洪功能。对于短时间难以完成修复的,要落实临时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度汛。

“目前,海河流域的防洪工作,也就是针对这场‘23·7’洪水的防御工作并没有结束,还处于行洪阶段,我们要全力做好行洪河道和蓄滞洪区堤防的防守,保障安全行洪。与此同时,要及早启动、加快推进海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损失统计与核查工作,指导督促地方抓紧制定运用补偿方案,确保补偿资金尽早拨付到位,支持有关地方和人民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刘伟平说。

同时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充分利用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密切监视全国雨情、水情、汛情、旱情以及台风动向,加密监测预报,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江河洪水、山洪灾害和干旱预警。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台风深入内陆和北上影响以及发生严重秋汛等情况,提前有针对性作出防御部署。

“还要统筹做好抗旱工作。坚持防汛抗旱并举、防汛抗旱两手抓,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统筹各方面用水需求,科学精细做好水资源调配,强化节约用水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启用备用水源、建设应急水源工程、拉水送水等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饮水安全,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刘伟平说。

2023-08-24 本报记者 王菡娟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622.html 1 海河流域防洪能力仍有待提升 48,6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