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走出去,去寻找更多可能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师生走访用人单位活动记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通讯员 张雨嘉 张绩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30日   第 10 版)

图1

图2

为了做好青年学生就业价值引导,增强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向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已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胸怀家国 寻梦立志”暑期名企行专项实践活动。参与走访的有本科、硕士、博士各学段学生代表,已参访包括央国企、民企、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单位十余家。图1为天津大学“寻梦立志名企行”暑期专项实践队正在人民政协报社开展走访调研。图2为实践队师生们正在科大讯飞北京总部开展走访调研。图片中教育学专业学生正在了解教育科技产品的应用现状。

究竟哪些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树立怎样的就业观?求职就业中如何顺利找到人生方向?近日,在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十余名师生共赴数家企事业单位,参观走访的同时积极与各用人单位就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问题展开座谈,尝试探索更多关于如何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答案。带着对不同就业环境的强烈好奇,本次参访,实践队师生们选择走进纪念馆、报社、科技公司等一个个工作领域。在与各行各业前辈的倾心交流中,收获就业新认知……

“ 原来可以有如此多的选择”

“我们在做学生就业工作时发现,现在‘就业慢’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足,准备不及时、不充分;二是视野不够宽阔,就业观念单一,追求稳定安逸,在考公、考编、考研的道路上一拖再拖、一战再战,耽误了求职的最佳时间。”基于一线学生就业存在的就业局限问题,辅导员孙德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判断。

解决“就业慢”问题,首先要引领大学生拥有更全面的职业认知,实践队师生走进与教育专业不直接相关的纪念馆,感受就业新可能。“这次深入参观和座谈一改我对讲解员职业的原有印象,原来如展馆讲解员这样的社会教育职业也需要饱含学术精神。”在实践团学生普布仓拉看来,在纪念馆做讲解员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它需要借助现代教育理论,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历史真相、警醒社会大众。”

踏入另一个与教育不直接关联的新闻宣传单位后,王晓程感到充满惊喜:“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新闻专业才能进入报社,但了解了校友的新闻工作、聆听了新闻前辈们的分享后,我发现,教育学专业的未来就业不仅仅是考公和高校工作,还有更多领域可以挖掘。”

“刷公众号、找官方、看自媒体,这些了解行业职业的方法我都试过,但都不如亲眼见到收获得多。很多更重要的用人需求、更真实的职业状态、更新鲜的行业动态还真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用人单位才能了解清楚。”即将步入毕业年级的本科生普布仓拉激动地和同行的伙伴说。

听闻同学们在踏入不同工作领域后的收获,实践队指导老师葛云丽感到十分欣慰,“未来,我们还是会多带学生走出来看看,看看世界发展,看看社会进步,看看有哪些新领域、新工作值得尝试。”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曾在某媒体采访中,直言大学生不应在就业时,满脑子的“央国政”。结合实践队的实践走访,临近毕业求职的硕士生张依依表示被彻底点醒,“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能随波逐流去考公考编,找一个与自己专业关联不大的体制内工作,再或者把专业这一条路走到头,继续读博做学术。原来离开了象牙塔,我们还有那么多机会和舞台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践活动中,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数据挖掘中心总监王梦萍曾对来访师生表示,社科专业人才在数据产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没有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和素养的支持,我们的数据挖掘与项目工作都难以发挥真正价值。”实践队成员感慨:“原来许多高新科技类企业也需要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加入。”

除了硬专业还需软力量

“同学们从踏入学校起就要注意对自己和职业的探索,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发现自己身上天然的价值追求与职业本身天然蕴含的核心价值的匹配。比如做医生要求人更有人文关怀,记者职业则要求大家拥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关怀。”来到人民政协报社走访,从部门主任到一线记者,同学们被提醒“不仅仅是文字好,做这个职业,要对参与推动社会发展有热望才能不负党和老百姓对这个职业的期待,也才能做好这个职业。”

实践走访过程中,科大讯飞北部招聘负责人胡容容对实践队师生表示,无论是管培生还是产品经理,都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坚毅精神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变革的创新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组织人事部副主任孟凡强表示,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新入职员工快速成长、沉淀能力的不二法则。

如此看来,新时期大学生作为预备就业者,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硬实力,还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这是对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有力回应,也是青年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全面完善。

“以前的我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达到招聘启事上罗列的条件,就能够获得进入一个行业的敲门砖。”阿克美热在用人单位走访后坦诚地表示,自己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确有不足。此次实践调研,让阿克美热得以有机会与人力资源工作者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前辈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这也促使她对就业有了新认识,“‘能不能把一件事做好’很重要,但‘能不能坚持把每件事都做好’的态度更重要。”

“在科大讯飞的医疗产品研发工作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对未来和生命的一份承诺。当职业化为事业,每一天的付出都指向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和一个更有意义的使命。”天津大学校友庞佳佳基于工作情况,与来访师生分享了“热爱”与“使命”对深耕事业的支撑力量。“它们成了我敬业的动力,让我在工作中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和价值。”

软力量中要有能力更有情怀。曾在山区驻守担任第一书记的辅导员冮皓,在参与走访调研后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的经验,向实践队师生分享道,“也许很多同学会觉得基层工作很枯燥,没什么意思。其实恰恰相反,当我们主动将‘小我’融入‘大我’,将自己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相联系时,就会发现最朴实的工作也能让你充满价值感和成就感。”

“这次参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不论是做偏公益性的教育工作,还是做偏市场化教育项目,前辈校友们都始终保持着教育人的情怀。”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赵文君表示,这和她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人才就业时见异思迁的形象不一样,“原来离开舒适区到新世界,大学生们依旧能保持自己对专业的热爱,坚守着专业的使命与责任。”

促就业更反思人才培养

“‘不想离家远’‘不想去小城市’‘薪资要高’……当下,一些类似的求职要求,总是束缚住了大学生迈出校园、走向职场的脚步。”多年来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程岩在采访中表示,这次参访让作为教育人的我们更加相信,一定要在就业工作中引导大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

目前正担任毕业年级辅导员的葛云丽老师对此深表认同,“通过参访实践,能让更多同学直观且深入地了解不同行业人的社会职责与坚守精神。这不仅是一次了解用人单位的调研活动,更是一堂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如何从全面育人的角度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开展就业问题研究的高岳涵副教授在参与用人单位的实地走访调研后对该问题也有了新思考,“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离不开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不仅注重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更加关心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人格与理想信念的培育。”高岳涵表示,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让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职场更欢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毕业生。“学生干部工作、实习实践和课外活动都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优质平台,可以为学生未来的高质量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实现高质量就业,一定要做好青年学生就业价值引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向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培养和输送优秀教育学专门人才,鼓励青年学生自觉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率实践队参与用人单位走访的学院负责老师冯天强结合本次参访调研经历,在采访中如是说。

2023-08-30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通讯员 张雨嘉 张绩伟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师生走访用人单位活动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913.html 1 走出去,去寻找更多可能 48,9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