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近30%,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领域。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11个部门,分别发布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四大重点原材料行业的稳增长文件,并明确了上述行业在2023至2024年的发展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解释说,目前原材料工业整体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新材料占原材料工业比重超15%,绿色建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但当前原材料工业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面临国内需求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产品过剩等问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为此,相关部门发布具体行业稳增长文件,通过政策推动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石化化工行业为例,工作方案系统谋划了两年期稳增长举措,立足当前需求不振、要素趋紧等问题,从促投资、优供给、稳外贸、保生产、强企业等5方面提出11条具体举措。如提出推动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和老旧装置综合技改,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示范。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有序开展园区扩容。促进化学品贸易量大的码头技改,强化外资重大石化项目保障。细化落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政策,加强化肥等重点产品原料用煤、用气供应保障等。
具体到有色金属行业,作为现代工业基础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10年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规模从2013年的132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329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10.7%。2022年行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8万亿元。但常国武也指出,该行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传统消费领域增长动力不足、出口减少、部分战略性矿产以及高端材料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
为此,工作方案将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提升供给能力、促进有效投资、扩大消费规模上下功夫,提出:将加强重要资源供给保障,制定促进锂等资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重点地区制定资源产业规划和资源开发项目清单,加强要素保障和预期引导;围绕住房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食品包装等消费升级需求,通过打造样板工程、降低生产成本、举办大型展会等,推动铜、铝等大宗有色金属消费平稳增长。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表示,商务部将以更大力度帮助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拓市场稳订单,通过提供服务保障、促进供采对接、加强能力建设等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等专项政策措。
钢铁、建材行业均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传统领域。分析指出,当前行业增速放缓既有下游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不够的原因。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表示,工作方案已从投资、供给、消费、国际合作等4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产融合作,加快推进建材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组织开展建材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深入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扩大城市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吸引具有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加大对我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方面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