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景山脚下抗日碑

田申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31日   第 12 版)

北平和谈前后潘龄皋与傅作义、邓宝珊在文友社合影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任令

北京的景山边,沿着明代古山道,从西边富览亭上山,过周赏亭下山,山脚大槐树旁,矗立着一座“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父亲告诉我,那是曾外祖潘龄皋与傅增湘、陈云诰这三位清末翰林在1944年3月为了抗日而立的。

当时是日本入侵中华的第11个年头……

从我3岁起,父亲就爱带我爬景山。站在景山万春亭,不仅可以看到故宫、钟鼓楼,还有一条美丽的城市轴线。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梁思成先生所说的“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的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沿着明代古山道,从西边富览亭上山,过了东边周赏亭下山,山脚大槐树旁,矗立着一座“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父亲告诉我,那是曾外祖潘龄皋与傅增湘、陈云诰这三位清末翰林在1944年3月为了抗日而立的。

当时是日本入侵中华的第11个年头,潘龄皋借纪念明思宗殉国三百年,宣传忠勇报国思想。

从小,奶奶和爸爸就给我讲潘龄皋的各种轶事。潘龄皋是位长寿的长者,是清末翰林院庶吉士,当过布政使,民国时当过甘肃省省长。1939年,日本人知道他在华北的影响力,曾诱逼他出任伪河北省省长,汉奸江朝宗、王揖唐多次劝他出山就任,他坚辞不就。日军恼羞成怒,遂命宪兵将其逮捕。被捕时他穿好寿衣寿帽,以示宁死不屈。

潘龄皋入狱十余日,由多方营救才出狱。他在给家人的电文中说:“倭人沦陷华北,谬采虚名,令予任河北省长,同人相劝甚力,余不肯自贬,口占赋此”。之后他就带着全家在京津靠鬻字维生,不肯同流合污。京津很多匾额都是他题写的,包括北海团城、中山公园都曾有他的题额。他逐渐成为民国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当时书坛有“南谭北潘”“草书三原于右任,核桃楷北京潘龄皋”之说。

也正是这样的情形下,他和友人在日占时期的北京景山上,立起了一块体现民族骨气的石碑。石碑的镌刻者是北京琉璃厂的“石刻世家”陈云亭。

1941年在德胜门内真武庙,由潘龄皋等20多位名家撰写我国古代军事家书刻传赞,也是由陈云亭为首的10余位书法石刻艺人完成的,他们历时近一年镌刻碑石40多方、1万多字。这是自“三希堂法帖”之后20世纪最大的一次书法石刻工程。正是德胜门这次的合作,1944年潘龄皋再次请陈云亭镌碑。

天津解放后,在傅作义举棋不定之时,潘龄皋曾两次给崇敬自己的晚辈傅作义写信,希望和平解放北平,以使北平这座古都免遭毁坏。当时他让我爷爷亲自将书信交给傅作义。年轻的爷爷在夜色中冒险骑车来到中南海找傅作义……后来,傅作义按信中建议组织召开贤达会,潘龄皋在会上慷慨陈词,力言和平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会后,潘龄皋赠诗于傅作义:“韩范胸储百万兵,中原妇孺皆俱名。只缘和平要求急,应事顺民救众生。”潘龄皋当时是中国文友社社长,他带领文友社呼吁划北平为非战区,保护古都。和谈期间,他邀请同解放军谈判的代表邓宝珊将军来到文友社;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还特意前来文友社拜会潘龄皋。

1949年10月1日,潘龄皋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晚上七点,他又参加了中南海国宴。回家后告诉家人,他席上非常高兴,还赋诗赠林伯渠:“万机佐理有余闲,招集良朋兴倍欢。客聚东南皆夙契,筵开水路喜加餐。欣逢国庆宜同乐,况值人心已久安。太液池边齐饱德,敢忘嘉会共盘桓”。

1949年11月20日,潘龄皋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在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闭幕式上讲话。1949年底,《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他的新作,并刊登了他的书法手迹:“中华大国几千年,封建由来帝制专。今朝改变新局面,人民生活乐安然”。之后他又当选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西城区青联副主席、城市复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摘自《北京文史资料》2023年第一期,全文较长,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2023-08-31 田申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971.html 1 景山脚下抗日碑 48,9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