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相继举行,掀起阅读热潮。在大型书展中,主题出版精品越来越吸引读者的目光。不久前中宣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年主题出版工作,指出要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群众新创造的优秀作品。本报记者采访研究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赵卜慧,讲述构建有思想、有内涵、有底蕴的主题出版的思考。
文化周刊:近年来主题出版精品迭出,研究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有什么特色?
赵卜慧:研究出版社成立于2000年10月,原隶属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2014年12月,战略重组并入中国出版集团。近年来,研究出版社坚持“主题强社、专业立社”职能定位,推出了《百年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征程》《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国脱贫攻坚故事丛书》《扶贫家书》《见证中国双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漫画“三农”故事丛书》等一批富有新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凸显了主题品牌特色,体现了出版“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形成了研究特色主题出版专业风格。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研究出版社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对于研究出版社来说,高质量发展的未来,需要在产品结构、产品类型、品牌策略及产品线结构性布局的深层面,深化拓展主题出版特色领域产品线规模,优化主题出版选题路径,形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高度强调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研究出版社推出了不少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著作,结合实践谈谈您的感受和思考。
赵卜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特别提到,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这为我们赋予了主题出版的新视域:持续挖掘好中华文明的学术研究,解读好“第二个结合”彼此契合、互相成就、道路根基、创新空间等五个层面特质,阐释好为什么结合、结合什么、怎么结合。
近年来,研究出版社以主题出版作为一线产品线,丰富主题出版内涵,重点围绕主题内容作产品线拓展。比如,党的二十大专题、特定重大时间节点专题、马列经典文献研究专题、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题等,通过组织策划《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十讲》《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国古典哲学名著研读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丛书》《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前沿》《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丛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丛书》《毛泽东经典著作研读丛书》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站得住的精品出版物,打造新时代“国家记忆”,展现研究人的担当作为。
文化周刊:从出版角度来看,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赵卜慧: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在于“中国式”,这一独特性,体现在主题出版层面,要求我们必须在学术研究、学科体系、学术出版等方面,优化出书结构、打造优势产品线、形成局部优势品牌,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对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我们创新主题出版新路径的新动能。
研究出版社一直深耕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和传统国学的当代阐释,以时政主题出版类、学术前沿研究类、人文社科大众类作为三大产品线,以国学、史学、社会学、法学等专属出版领域为潜力产品线,精心培育并拓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学典籍、少儿主题等新兴产品线,并着力在打造精品、融合发展、创新传播、培育人才等方面,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为改革发展增添后劲。要聚焦新时代命题,紧扣重大主题,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出版工作的生动实践,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