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协商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样板

——广东省政协专题协商会建言“绿美广东”综述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祁骏 李睿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18日   第 08 版)

省政协召开“以绿美广东为引领 打造高品质生态”专题协商会

省政协在江门市开展调研

省政协在梅州市五华县开展调研

8月15日,是全国首个生态日。就在前一天,即8月14日,一场关于“以绿美广东为引领,打造高品质生态”的专题协商会在广东省政协机关召开,为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鼓与呼。副省长孙志洋、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与委员们互动交流,共同为打造“绿美广东建设”2.0版把脉开方,献计出力。

■ “绿起来”:数量与质量并重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断。今年以来,广东省各地以“绿美广东”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跑出“加速度”,成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

上半年,省政协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河源、梅州、阳江、江门、佛山等市实地调研,委托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政协开展同步调研,并结合打造“绿美广东·委员在行动”品牌和重点提案督办,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召开多场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发展的“含绿量”正不断提升是调研组一路走来的感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胡建斌也在8月14日的会上透露了一组数字:全省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616万亩,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省级示范点193个,已建森林步道和绿岛193公里、碧道461公里、生态海堤36公里,举办义务植树活动5830场次,植树约212万株……“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担当实干、狠抓落实,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建设热潮,经过共同努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开局良好并取得初步成效。”胡建斌说。

然而,调研组也发现,有的地方对如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缺乏系统思考,热衷于简单种树植绿,对地点规划、树种搭配、树木选择论证不够,存在重植绿轻护绿、重绿化轻转化、重当前轻长远等现象。

8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王新明也在会上提到,桉树已占广东省森林面积相当一部分,它不仅排放高活性异戊二烯,而且也影响土壤水分及营养元素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王新明建议,应尽量避免桉树用作绿化树种或行道树,已有的考虑逐步替换,以减少其对生态和臭氧污染防控的不利影响。

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对此表示赞同,并透露将要进一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引导改造不合理的绿植结构,高质量推进增绿扩绿工作。

一方面要促进“绿量”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则要确保“绿质”稳步提升。根据调研情况,省政协调研组建议,要以绿化品质提升为重点科学治土,让“青山常绿”,还要加强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保障苗木供给,突破粤北南岭山区生态修复、荒漠化石漠化困难地造林、沿海防护林树种应用、红树林恢复重建等技术瓶颈。

“绿起来”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调研组发现,33%的地级以上市和54%的县(市、区)没有单独设置林业局,一些镇街没有林业站和专职林业人员,专业人才尤其缺乏。对此,委员们建议,加强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还要建立林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防止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失。

■ “美起来”:打造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

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推进,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正在广东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现实。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协商会上,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潘锐波建议,将生活环境绿化美化放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建成区、交通要道等区域的资金投入,提升城市“口袋公园”建管用一体化水平,推进农村住宅房前屋后“四小园”建设,在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绿化美化要求,让人民群众对身边的绿化美化设施可见、能用、乐享。

“绿美不仅是景观美,还有人的内在美。”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表示,要发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把共享、富民工作做得更扎实,让群众在参与绿美中有获得感,在参与绿美中形成文明新风尚。

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人的作用和影响是关键,文化则是“助推器”。

“广东地处南亚热带,江河湖海林田草沙湿地齐全,四季瓜果飘香、鲜花盛开,岭南文化风韵独特。”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小琴建议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结合经济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一批有本地特色、有潜力、有效益的高质量生态产品品牌。同时,用好用活当地红色基因、文化基因、古城基因等,打造人文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省政协调研组也建议,要着力以文化人,培育彰显岭南底蕴的高品位生态文化。通过挖掘培育广府、潮汕、客家等岭南特色的生态文化,创新搭建大湾区自然教育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公园等优质绿色公共空间,开展欢乐跑、音乐会、艺术节、电影夜等活动,建立“绿色生活圈”,打造全省覆盖、全年无休、全员参与的绿美文化盛宴。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斌在回应时表示,文旅厅将加大力度培育绿色生态品牌,打造“绿美广东”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特色线路,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围绕“绿美广东”推出艺术作品、艺术精品,推动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成为岭南新时代新风尚。

■ “富起来”: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

“要深入挖掘绿美广东实践价值,高水平发挥综合效益,多种树,种好树,种出‘摇钱树’,实现绿满广东、绿美广东、绿富广东。”5月31日至6月2日,省政协调研组赴阳江、江门、佛山等地开展调研,在实地调研森林公园建设、红树林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制造业发展等情况后,省政协副主席郑轲有感而发。

“生态产业化是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是绿美广东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也在专题协商会上指出,目前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化虽有个别成功案例,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普遍面临开发效率不高、难定价、难交易、难变现的窘境。他建议,在粤东西北地区探索推行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双轨并行的评价考核体系,搭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统筹编制全省生态产业化指导意见与指南,编制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

GEP是会上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张志兵建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和规范,并选取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推动GEP核算成果应用到政策奖补、资源配置中,使生态产品价值变化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约束条件。”

省政协常委、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黄小彪也建议,有序扩大核算范围,推进县(区)级GEP核算常态化,完善绿色政绩考核,逐步将GEP核算具体指标反映在绿色发展绩效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领域中。

对此,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郭跃华回应说,省发改委已牵头制定了相关文件,但目前GEP核算的方法、技术还在试行阶段,尚不成熟、稳定,要将之与领导干部考核挂钩有待商榷。

广东省是最早开展林业碳汇开发、交易的省份。李小琴建议试点成立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森林碳汇实验研究中心,积极探索构建生态发展保护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的实现机制,将部分碳汇交易收入分配给林农,剩余部分作为森林抚育金,让林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得到实惠,让“金山银山”更好地反哺“绿水青山”。

而潘锐波则建议,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指导县区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划定、营造一批标准化、示范性碳汇林业项目,创新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于海平在回应时表示,广东正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开放碳排放权等期货品种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广东各项制度、政策与文化之中,融入到每个广东人心中,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省政协主席林克庆的总结为协商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省政协助力“绿美广东”的行动仍在路上。

2023-09-18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祁骏 李睿 ——广东省政协专题协商会建言“绿美广东”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876.html 1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样板 49,8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