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我参与景迈山“申遗”的幕后故事

黄桂枢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2日   第 11 版)

1995年4月17日,黄桂枢带队中外学者参加澜沧景迈山万亩古茶林考察。

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的诞生,这是普洱市、云南省、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件大喜事。

作为在云南边疆普洱市搞文物考古茶文化研究至今、已有88岁的笔者来说,这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此次申遗历经13载,其实,我们对于景迈山古茶林的重视,这些年来都未曾间断过。回想笔者研究普洱茶文化并参与考察论证申遗工作也已有30年,有许多往事至今记忆犹新。

1994年1月底,日本著名茶学家松下智先生及翻译一行5人,拿着名片来思茅找笔者,说是要参观我们这里的古茶树。经汇报后安排,我们在澜沧县茶办、景迈山茶农陪同下,带领松下智先生一行,参观考察了景迈山古茶林。

松下智先生赞叹不已地对笔者说:“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大茶树和古茶林,是一座天然茶叶博物馆,通过这次实地考察看来,茶树原产地中心,应该是在思茅地区(今普洱市),你们这里实物证据很多,很说明问题。”(见《思茅报》1994年2月26日报道)他当年说的话,如今已得到了全世界的印证。

仅在一年后,景迈山古茶林又迎来一拨国际友人。当时,笔者担任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组委会宣传组副组长,负责组织景迈山茶文化考察,有41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其中,还有一位老朋友——曾在6年前出席中国民族学国际研讨会的美国人类学家约翰·奥伯利博士。在古茶林参观结束后,深受震撼的他写下了《普洱茶乡行》一文。文中这样写道:“古茶树不仅仅是好奇的源泉、历史的佐证,还是历代精神与智慧的结晶,此地何处寻?那就是景迈山,一个地球上少有的、几乎不受发达工业世界世俗潮流污染的地方。”

这样的高度评价,在国际学者中并不鲜见。在1997年“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期间,我们在澜沧县举行了景迈山古茶林的研讨会。当时作为副秘书长的笔者,负责考察和论文交流,最终与会专家得出一个共同评价:“景迈山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是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资源。”

而笔者自身也积极投入到研究工作中。2000年,笔者的论文《论思茅地区的古茶树遗产应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先后发表在省内外刊物上,在台北也发表了我的论文《世界茶源在普洱市考证》,引起了海内外关注。

2010年,澜沧“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启动时,我也是参与者和见证者。当年7月撰写的论文《论澜沧景迈万亩古茶园在旱地梯田茶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已在海内外发表,并出席“首届世界梯田大会”作交流。13年来,经过国内外各方各界的支持努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了,笔者由衷地感到欣慰。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茶叶给世界送来了健康,送来了和平,如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值得热烈庆贺。

(作者系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研究员)

2023-09-22 黄桂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160.html 1 我参与景迈山“申遗”的幕后故事 50,16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