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亚运村开村首日:

中外友人共饮舌尖上“跳舞”的茶

本报记者 徐金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2日   第 11 版)

彭克荣在亚运村展示点茶文化

这盏巨瓯,釉色青褐、外径达47cm,堪比一人肩宽。此时,国家一级评茶师、杭州市上城区茶研会特聘专家彭克荣却气定神闲,只见他投入10克茶粉后,持茶筅注汤击拂,仅仅两分钟,一层绵密厚实的沫饽便升腾而起。随后,他下汤运匕,轻堆乳花,不觉间,沫饽上赫然出现一个大字——“亚”。

他抬起头,面向将其团团围住、不停拍摄的中外嘉宾,笑着介绍:“这是一盏出现立体画面的茶,一盏能在舌尖上跳舞的茶,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宋代人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向往之中。”

9月16日,杭州亚运村正式开村,身为点茶非遗传承人的彭克荣也随之进入“亚运时间”。开头的一幕,正是他上会的第一班岗。当日上午10点,在亚运会技术官员村的文化屋内,他为中外嘉宾呈现了一场仿《撵茶图》的点茶表演。

“中国的点茶文化博大精深,宋代点茶内容更是丰富多元。我从中特意选了一个小切口——仿《撵茶图》点茶来作为落脚点,让中外友人以管窥豹,感受点茶魅力。”不仅如此,彭克荣还在场馆内用心布置了一幅《撵茶图》屏风,让体验者可以在历史画作与现实观感中体悟传承。

“《撵茶图》由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公元1127年北宋南迁,宫廷点茶在杭州得到空前发展,并成为宋代宫廷文化与社会文化融汇的产物。”彭克荣说,在当下,人们若关注点茶活动,会看到大家多用小盏。而《撵茶图》中的用瓯,是专门用于大型茶宴的点茶器皿,直径比头大,与肩宽,算是巨瓯。图中品茶盏与盏托同时出现在茶艺师的右前方,向人们描绘了“釜中点茶,杓茶到盏,盏托随盏,奉茶到位”的操作流程。

“来,大家感兴趣的话,都来试一试。”彭克荣热情招呼着,他话音刚落,就有两位嘉宾分别接过他手中的竹筅,同时尝试起来,排在后面等待体验的嘉宾,忍不住先探进头来,学习观摩着。

“你们有没有感觉,击拂时,不像打在茶汤上,而是像打在棉花糖上。”彭克荣的比喻一出,人们更觉形象和亲切。“这不是我的原创,是一位小朋友在点茶体验时说的,现在点茶文化已经走进校园、社区、企业,在各年龄段、各行各业都有爱好者。”

在表演尾声,品饮又将现场氛围掀至新高潮。每位嘉宾都分到一盏茶,只见乳白色的沫饽在盏中像一座云雾缭绕的小山,光是视觉上就充满美感。有的嘉宾不急着品饮,而是选择先用相机记录。也有的嘉宾连喝两碗,并笑着分享,“泡沫在口腔中破碎,确实像在舌尖上跳舞一样。鼻尖是清香,味蕾又是乳香和茶香,特别清爽。”

时间倏忽间来到当晚8点,第二场面向中外技术官员的点茶表演又提上日程。

彭克荣在现场也有惊喜发现,他笑着说:“这十余年来,杭州一直致力于推广点茶文化,南宋斗茶会已举办十届,每年都有国际友人参加比赛。在表演时,我询问外国友人对点茶的了解,没想到,他们都知道点茶,可见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啊!”

在彭克荣看来,中华民族的非遗传承,是全人类的财富。“‘一带一路’把中国东方文明奉献给全人类,试想一下,让国际友人穿起丝绸制作的服饰,手捧精美的瓷器,坐下来品茶论道、共叙美好,这是一幅多么友爱和谐的人类文明景象!茶伴随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进文明世界,茶也必将伴随人类走向未来。”彭克荣说。

作为点茶传承的行家里手,这段时间彭克荣都不准备外出。“我现在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听从亚组委安排,随叫随到!”彭克荣笑着说,“非遗是社会的公共产品,人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推广。亚运会是推广点茶的重要舞台,我们也想借此机会,通过这一盛事,让更多中外友人品饮点茶的清香,体验宋代的生活美学,传播点茶的美好和杭州的韵味。”

2023-09-22 本报记者 徐金玉 亚运村开村首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161.html 1 中外友人共饮舌尖上“跳舞”的茶 50,1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