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元丽)9月23日,在“应对新需求新挑战 共建新格局新未来”2023(第五届)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分析指出,当前,中国钢铁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实力上已经具有世界一流能力,但在标准支撑作用和引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应继续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问题短板,深入落实四个转变,重点把握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推动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要有高质量就必须先有高标准。”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表示,中国标准制度型开放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中国标准对内开放,即中国标准实行双轨制,目的是实现中国标准市场化;二是中国标准对外的开放,即中国标准制度型开放,目的是实现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中国标准制度型开放的实现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推动中国标准向全球最先进标准升级,三是推动中国最先进标准国际化引领,实现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张晓刚提出,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追求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应通过高质量转型,培养出一批全球公认、能够站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顶端的世界一流企业来实现。
如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张晓刚认为,需要具备六个基本条件,或者说有六个方面的努力方向。一是引领全球科技创新,二是引领全球管理创新,三是在全球规则制定中起主导作用,四是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中起引领作用,五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六是有稳定的资本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