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四川阿坝州:

一笔绘出乡村美 政协献智家园兴

刘宏 本报记者 韩冬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09日   第 07 版)

初秋的川西高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市区出发,行驶20多公里便能抵达松岗镇洛威村。一下车,成片的向日葵花海扑入眼帘,吸引了大量游客拍照打卡;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点缀其间,不少还改造成了藏式民宿、藏家乐,家家生意兴隆。农牧民群众脸上、眼里都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洛威村是阿坝州着重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近几年,阿坝州着力推动“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实现。州政协始终坚持“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按照“大格局小切口大道理”的思路,聚焦建设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园”这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深入协商、积极建言,助推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阿坝州“三家园”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阿坝州“三家园”十百千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一盘棋谋划、一张图作战、一体化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一笔画五美”。

在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九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标准化果园,州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刘明清正向种植户普及培训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好处和用法。

“有了这套‘高科技’,管理果园比过去轻松多了,不但省工而且还省肥,每亩地至少节约成本200元,产量提高5%-10%。”刘明清告诉大家,这套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能节水30%以上,肥料用量节约20%。同时,还可用手机或电脑远程调控,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达到了水果产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搞农业不能吃‘独食’,得带着乡亲们一起,才更具市场竞争力。”看到不少种植户对自己的介绍动了心,刘明清豪爽地承诺,将向大家无偿提供技术帮助,并分享自己的销售渠道。

在理县通化乡通化村拾柴文创园里,造型各异的奇石花盆、精美的石头文创产品成了抢手货,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个闲置多年的大理石厂能顺利转型,还得感谢县政协的一次‘有事来协商’。”通化乡党委书记颜贵军介绍,2021年,通过县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在县政协委员们的帮助下,村“两委”多次组织全村村民围绕原大理石厂的改造利用开展协商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就地取材,将原通化大理石厂改造为石材加工厂,取名“拾柴文创园”,聘请手艺人,将当地无用的石头制作成花盆、笔筒、烟灰缸等工艺品进行销售。之后,委员们又多次围绕文创园的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当年就实现毛利润35万余元。现在,通化乡家家户户门口都是这些漂亮的石头,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还带动了村民共同增收。

如今的阿坝,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格局正加速形成。一幅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州政协主席尼玛木表示,全州两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将继续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为探索阿坝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2023-10-09 刘宏 本报记者 韩冬 四川阿坝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598.html 1 一笔绘出乡村美 政协献智家园兴 50,5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