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过早茶”里的家风

童喜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09日   第 07 版)

大清早,家庭微信群里就热闹起来,起因是小婶娘发了一张奶奶吃饭的照片,并配了文字:“奶奶很喜欢今天的‘早茶’。”照片上,八十高龄的奶奶笑眯眯地坐在桌前,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乱,衣服穿得干净、整齐,不用问,这一定是小婶娘打理的。桌上,红枣玉米粥、腌黄瓜、鸡蛋、葱花饼,又好看又美味,营养搭配又合理。家人们纷纷点赞。大伯感慨道:“这一顿普普通通的‘过早茶’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一个家族的良好家风。”

“过早茶”是我家乡这一带的风俗。过去,老人到了七十岁就不用下田了,每天早晨,家中晚辈都会奉上一碗“过早茶”,双手递到老人床前,恭恭敬敬等老人吃完,然后服侍老人起床。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过早茶”名字虽好听,实际就是取一小撮馓子,用滚开水冲泡开,撒上一点点白糖。条件更差的,就舀一小勺面粉或杂粮面,兑点开水,搅成面糊糊。每天早上,老人刚睡醒,晚辈们就会把一碗热气腾腾的“过早茶”送到床前,笑着招呼一声,再说上一句吉利话,让老人心里暖和。

记得小的时候,每逢长辈来家小住,父母都要提前排一张表,约好谁不上夜班谁就准备“过早茶”。即使长辈体谅父母的辛苦,不让他们准备,他们也从不怠慢。我放假的时候,父母则会要求我早点起来,给长辈送“过早茶”。前些年我结婚,父母反复叮嘱我要孝敬老人。婚后岳父母来我家,我都会为他们准备“过早茶”。我父母来,妻子也是如此。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妻子会变着花样做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年幼的女儿也总是跟我们“抢”——抢着把“过早茶”端给长辈。老人乐得眉间眼底都是笑。这种天伦之乐,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年轻人越来越少和父母同住。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敬老、友爱、和睦的氛围仍不可少。只有良好的家风家教才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2023-10-09 童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603.html 1 “过早茶”里的家风 50,6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