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探索宗教传记文学研究之转型

——张玉莲《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评介

李永添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09日   第 10 版)

宗教传记横跨文学、历史、哲学、心理等众多学科门类。宗教传记作为研究对象,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目前学界对于宗教类传记探索,多是就宗教而论宗教,或就文学而论文学,或从具体文献讨论艺术特色,缺乏一种综合、宏观的视角审视宗教传记的发展历程与叙事艺术。张玉莲副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道教仙传研究,今其《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出版,是一部以道教仙传为研究对象的著作。该书以开阔的视野全面考察了中古道教仙传的形成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这些仙传的故事类型和主题、原型和母题等,并评述其对道教史和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该书从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梳理中古道教仙传文学发展史,弥补了目前学界暂无从文学史的宏观角度研究道教仙传的缺憾,采用了宗教传记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道教仙传作为中国古代传记中宗教色彩较为浓厚的一类,以其瑰丽的想象在传记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从宏观视角考察仙传的衍生发展脉络是重要且必要的。《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第一章《多源共生:中古道教仙传的形成》与第二章《中古道教仙传的脉络和特征》,以广阔的视角审视了中古道教仙传的源头问题和发展动态。这对于还原中古时期道教仙传的原始生态环境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使研究者置身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考量道教仙传的发展演进趋势。不仅如此,作者还从文学(原始神话、楚辞、早期散文)和思想(道家、儒、墨、阴阳、五行等)的角度考察了道教仙传的源头问题。接着按照历时性逻辑顺序阐述仙传的脉络和文本特征问题,最终概述中古道教仙传文学“双驼峰”的发展态势。在梳理仙传的脉络时,《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用扎实的文献数据支撑论点的确立。该书将道教仙传分之为两汉(形成)、魏晋至隋(成熟)、唐五代(繁荣)三个时期,将今所知仙传概况以表格形式呈现,包括仙传名称、作者、作者身份、仙传卷数、存佚状况等,直观明了地呈现出各阶段仙传文学的发展动态。

对道教仙传文学发展史这串璀璨的“项链”,其中的每一颗“珍珠”都值得探究。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传》等在仙传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研究价值自不必言。对道教仙传中残存文献和亡佚文献的文本整理与作者考证,亦需予以必要关注。

若将道教仙传拆分为若干个案逐一“解剖”,其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文献整理和作者考证问题。在历代史志及其他目录学著作中有大量关于道教仙传的著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历代仙传的名称、作者、数量及存佚情况等。但只清楚这些还远远不够,还有必要通过文献考辨与整理,最大限度地将散佚状态的仙传进行文献修复与还原。同时,对道教仙传作者的稽考也必需的。显然,这是一个庞杂琐碎而又难以避免的工程。

《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以纵深的视野审视道教仙传的发展动态,在精细处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可见名目的每一部作品,对这些作品中每一个个案的作者信息、著录情况、版本问题、文本内容、流传情况等条分缕析,坚持了清代乾嘉以来朴学严谨的考证态度。《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将李剑国先生在小说文献领域推崇的叙录体应用到道教仙传研究中,将道教传记文本研究与叙录相结合,是一大创新之处。该书第二章《中古道教仙传的脉络和特征》按照时间顺序将各时期仙传逐一考辨,是一部关于道教仙传的“微型叙录”。这种扎实的文献考证,对道教发展史与古代小说史等相关研究向更深层次发掘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这种文献考证是建立在“竭泽而渔”式的搜罗中古道教仙传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多数道教仙传可以从历代目录书与后人编纂的《道藏》中觅得,然而又不局限于此。由于成书时间较为久远,中古道教传记文献——尤其是单篇流传的道教仙人别传,较易散佚而不见于诸书目录,这就需要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爬梳整理,如张玉莲在书中所言:“除几部重要的仙传(《列仙传》《神仙传》及杜光庭的系列仙传)外,多数仙传及一些隐藏于诰、录、杂传、赞中的仙传的钩稽整理相当欠缺,而这些文献恰是研究道教仙传的基础。”诚然如此,道教仙传文本搜罗与整理、道教仙传叙录与道教仙传文本研究应该是“三位一体”的,而三者之中文本搜罗与整理更应凸显出其基础性作用。《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中的文献考证部分足见作者文献功底之扎实。

文献整理与叙录是文献研究的根底和基石,文学文本研究亦非常重要。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探究文本的故事渊源与嬗变以及嬗变过程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文化意蕴是文学文化学研究的重要角度。宗教传记文学涉及的故事类型繁多,既包含民间文学、民俗学中的内容,也包含宗教叙事文学中的情节。《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在宏观掌握道教仙传故事的基础上将之划分为“展示神异”型、“求道成仙”型、“偶然成仙、遇仙”型与“讲授道要”型四类。这种分类并非一种生硬切割,而是采用一种弹性、机动的划分方式。其所列举四种类型之中互有交叉、有重合。

《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注重“文化寻根”。作为叙事文学,仙传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可以导源至上古神话与原始巫术。但是随着时间变化,一些富有时代内涵的因素逐渐渗入仙传文本中,导致仙话中的人物、事件不断地被遮蔽或置换。于是,考察仙传的原型与母题是对其进行文学性研究的重要一环。原型和母题原非文学领域的范畴,“原型”概念最早被柏拉图引入哲学范畴,20世纪又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引入心理学范畴,同期英国简·艾伦·哈里森和墨雷引入文学批评领域。“母题”源自民间文学、民俗学范畴,是“叙事性文体中构成情节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定意义且反复出现的最小单元”。将“原型”和“母题”理论借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尤其是叙事文学领域)是非常适用的。

《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作为宗教传记文学研究的力作,亮点不仅限于宗教传记研究思路的转型——既有道教仙传文学研究的宏观视角,又能秉承乾嘉朴学的严谨平实的精神考证具体文献,又从叙事学角度进行文化层面的归纳总结和寻根溯源。毋庸置疑,其对于传记研究、文学研究、道教史研究都有一定借鉴意义。或许《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但其新颖的研究理路、扎实的文献功底是值得肯定的,是宗教传记研究的一次成功尝试。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

2023-10-09 李永添 ——张玉莲《中古道教仙传文学研究》评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614.html 1 探索宗教传记文学研究之转型 50,6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