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强化教育公平的路径驱动

全国政协委员 刘菊娇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11日   第 10 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点作用,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及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都在致力于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强化基础教育公平的路径驱动必须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促进由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向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质量、教育机会的公平迈进。

坚持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育资源的公平。资源分配的不均直接导致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存在的教育不平衡,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关键问题,也是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一是建立有效的教育资源补偿制度。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在安排教育项目、资金方面对中西部困难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等给予倾斜支持。二是动态优化资源配置。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和人口变化等趋势,聚焦乡村小规模学校布点散、规模小、质量弱、效益低等现实问题,积极稳妥做好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统筹优化调整乡村学校布局,不断改善区域中心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学生上下学交通、食宿、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等财政支持保障政策。三是加大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力度。要健全城乡学校帮扶激励机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着力提升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强化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环节,是保证教育质量公平的重要内容。一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五育”融通整合,变革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让教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充分结合。二是坚持“因材施教”。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给予分类指导,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三是着力解决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引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更加注重以起点为基础的增值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积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四是着力构建“双减”新常态。要加大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的查处力度,积极引导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让校外培训真正回归到育人本质上来,着力构建“后双减”时代的教育新生态。

坚持教育信息化赋能,强化教育质量的公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也让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成为现实。一是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聚焦城乡教育质量的差异,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大信息技术与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融合应用。二是优化区域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整合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快基础教育精品课体系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特色资源和名师名校资源广泛共享。三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数字化行动。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基于学习行为大数据的在线教育研究,科学合理分析各类在线教学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学生帮扶,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实现教育质量的相对公平。

坚持“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强化教育机会的公平。公平的价值体现在人人均等,教育机会的公平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人民立场,认同个体在身体、个人学习能力、家庭等方面的差异,坚持“全覆盖”理念,充分尊重每个个体受教育的权利,面向人人办教育,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一是实施特殊教育儿童关爱行动。坚持“有教无类”,合理安置每一名特殊教育对象,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努力办好职业特殊教育,解决好这类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是实施特殊群体关爱工程。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强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积极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入学手续,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推进控辍保学“常态清零”。三是完善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落细国家资助政策,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等变动情况,动态调整资助标准;加强受资助对象的数据共享,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切实做到“应助尽助”。

(作者系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

2023-10-11 全国政协委员 刘菊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744.html 1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强化教育公平的路径驱动 50,7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