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新闻

鄂疆同行 共筑未来

本报记者 毛丽萍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13日   第 04 版)

近日,刚刚从新疆博乐市第一幼儿园调研送教回来的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党委书记袁芒,又马不停蹄赶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给留守儿童讲课送教。电话那头,刚刚结束教学的袁芒带着沙哑的声音向记者介绍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与博乐市第一幼儿园结对工作情况。

袁芒说:“湖北省机关事务局依照湖北援疆‘十四五’规划‘名校链条塑造工程’精神,指派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按照‘可实现、可持续’的原则,定期选派省三幼优秀骨干教师赴博州援疆,这一举措也在全国援疆行动中补齐了从高中到幼儿园教育援疆全链条,实现了学前教育援疆零的突破。”

名校带动 共建“全链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援疆工作新要求,湖北充分发挥教育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任务,推动博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以下简称五师)双河市教育水平跨越式发展,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教育援疆已成为湖北援疆工作的特色和品牌。

2017年、2020年,湖北省教育厅分别与博州人民政府和五师双河市签订两轮为期3年的援疆支持计划书,明确援疆重点举措和任务。2020年12月,与博州、五师双河市分别签订《2020-2023年教育对口支持计划书》,明确了进一步推进职教援疆、示范校创建、百校结对工程、师资培训、教育资源共享、高校定向招生等重点援疆任务。

今年,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传来捷报,黄冈中学五师分校高考成绩也连创新高。近两年,省教育厅先后协调襄阳四中、襄阳五中、武汉第一初级中学、武昌实验小学、湖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赴博州开办分校(园),构建了教育全链条援疆新格局。

精编赴疆 共建“优课堂”

9月13日,在博州精河县第二中学,来自湖北襄阳四中的援疆教师李静正给学生们讲解古文朗诵技巧。作为民进会员、湖北援疆的第一位特级教师,援疆两年多来,李静除了担任一线教学工作以外,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示范课讲解、专题讲座、送教下乡等多项教研活动,参与学校听评课30余次,她的专业与敬业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

来自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的夏瑾在幼儿英语教育、信息技术促语言、科学教学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援疆期间,她先后组织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中的阅读、户外区域游戏中的观察教研活动;撰写博乐市第一幼儿园教科研制度及教师培训制度初稿,申报课题“信息化促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为博乐市幼儿教师做“PPT制作及交互课件”的线上培训。

为落实中央“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近4年,湖北先后选派394名优秀教师赴疆任教,目前,有177名教师在博州和五师开展援疆工作,先后有8名援疆教师正式调入五师双河市工作,由3年援疆变为终身援疆。与此同时,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每年组团向博州、五师双河市派遣20余名研究生从事一年的支教工作。

百校结对 共筑“好未来”

在新疆博乐市第一幼儿园的大厅内,湖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倡导的“红色扎根,绿色生长”园所文化和课程文化成果也传播到博州大地。回顾这1年多的援疆路,袁芒介绍说,通过“鄂疆合和 快乐童行”两地孩子们同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鄂疆线上携手、打造科学衔接新样态等活动也诠释着“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2018年开始,湖北省启动教育援疆“百校结对工程”,目前全省共有116所优质学校与博州、五师双河市的108所学校建立“手拉手”友好关系,实现全覆盖。通过校校结对、教师结对、班级结对、学生结对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教研交流、教学合作、学生联谊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受援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增进了两地师生间的感情与友谊。

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把教育援疆办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是湖北持续构建优质教育“全链式”援疆格局的目标所在。

2023-10-13 本报记者 毛丽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845.html 1 鄂疆同行 共筑未来 50,8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