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犹如春风化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民心民意,直抵人心。
连日来,广大干部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纷纷投入到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中,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
文化关乎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前行,理论武装必须同步跟上。我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要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
作为一名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更加明确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工作方向,坚定不移在实践中认真落实好总书记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涵,明确首要政治任务,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新时代要兴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经常去民族地区慰问演出,深入村村寨寨,这些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让历史文化传承,并有创新与现代相结合,让乡村老百姓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下,体会精神富足,文化滋养,在新时代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我们积极提倡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挖掘更多守望相助、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以“学好普通话,见见新世面”为题,让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讲好学好红色历史,增加交往、交流、交融。通用的语言文字和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幸运我们能生长在这样的美好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有奔头,方向有指引,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心向党,热爱祖国,坚定历史自信,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使命担当。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鼓舞人,凝聚爱国心,扎根基层沃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守正创新,薪火相传,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政协委员,努力履职,始终牢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使命担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作为行动指南,广泛联系群众,坚持做好党和人民连心桥,通过政策宣传、现场解读、提供专业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深入到群众心里,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在民族地区,很多传统文化往往是口口相传,缺乏资料记载,随着传承人逐渐老去,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当地年轻人热衷于追逐现代时尚文化元素,忽视了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的传承。我提出要积极倡导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逐步建立数字化传统文化数据库,将历史、建筑、艺术、服饰、文物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录入数据库,依靠新媒体技术,推进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的传播,经过再创作,传承出新,让民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出生于苗族家庭,对精美的苗绣情有独钟。苗绣等民族手工艺深受世界各国友人的喜爱,通过梳理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元素,嫁接到现代人生产生活中,从而让文化为生活添彩,为经济赋能。如今苗绣已应用到许多文创产品中,也做成了各式各样的日用品。手工苗绣还与新型绣机结合,使苗绣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绣娘们也靠一双巧手过上了幸福生活。奋斗创造幸福,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