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平生看尽山千万 不及龟兹一片云

在库车,听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声

本报记者 李寅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0日   第 09 版)

正在讲解的马丽丽(右一)

克孜尔尕哈烽燧

苏巴什佛寺遗址

近日,“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活动走进库车,在依西哈拉乡境内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的冲击台地上,一座雄伟挺拔的烽燧带给采访团成员巨大的视觉冲击。

对于大家的赞叹声,担任讲解工作的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已习以为常。多少来客到库车前,只为寻觅独库公路的风光美;来了之后,却更为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

这位回族姑娘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对家乡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这烽燧的前世今生,精彩与遗憾,讲起来她都是朗朗上口。细数下来,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断续间她从事文物工作已经五年了,她也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向各方来客、更年轻的同行讲述着这丝路古道上的故事。

“烽燧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我们面前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建于汉代汉宣帝年间,高约13米,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作为重要的遗产点,2014年被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马丽丽的一句话,“干货”十足,大家忙不迭地反应着:原来“烽”“燧”各有所指;这座烽燧已经2000多年了;相当于几层楼那么高;是世界文化遗产……

而在库车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访,带给记者朋友们这样的“忙不迭”随处可见。

在同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苏巴什佛寺遗址,马丽丽向大家介绍,这座佛寺遗址始建于魏晋、鼎盛于隋唐,也讲述了作为西域佛教文化中心,这座佛寺遗址在佛教传播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开坛讲经,唐代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取经路过此地曾驻留两个多月。特别是7世纪中叶,唐朝‘安西大都护府’移设龟兹后,这里高僧云集,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虽然常工作于此,在马丽丽眼里,这一切却从不“过时”。辉煌的历史留下不朽的文化财富,每一次走过,她依然感慨于遗址的壮观、巍峨。

马丽丽介绍,该遗址是新疆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建筑史上也非常有代表性。

但令她以及同行们无比遗憾的是,经过千年风雨侵蚀以及历史上外国探险队的破坏性挖掘,佛寺遗址以及周边的石窟曾经遭到非常大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比如在博物馆多媒体视频上看到的舍利盒,就是在遗址西寺大殿中部发掘的。这是一个唐代的木质舍利盒,发现时外部有蓝白等颜料覆盖,内部没有舍利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才发现舍利盒上有精美的图案,是一个小型的龟兹乐舞团。这个舍利盒对于研究古龟兹地区佛教文化、乐舞文化、服饰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惜的是,舍利盒于1903年被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带走,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马丽丽的讲述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也引发同行的探讨,如何在未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向更多的人宣传库车的历史文化,大家不停地提出问题,马丽丽在讲解的间隙也是忙不迭地回答着。

“这么大的建筑遗址,如何避免风雨的过度侵蚀?为何不遮盖保护?”

“我们做过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如果遮盖住,改变了建筑环境原有的小环境,会对遗址的根基造成破坏。”

“你讲得这样精彩,有没有同样内容的书籍或视频资料?”

“目前还没有,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培养年轻人。我所讲述的,一方面是工作中学习积累的知识,另外也是利用闲暇的时间去寻找与龟兹文化相关的史料认真学习。库车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感受家乡独特的魅力。”

“库车还有哪些值得看的文化遗产?”

“太多了!不仅有屹立千年的克孜尔尕哈烽燧用古老的身躯诉说着将士们戍边的历史,有新疆境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庞大、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有美轮美奂的龟兹石窟壁画,库车还有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建筑艺术的新疆第二大清真寺库车大寺,还有魏晋时期的汉室砖室墓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印记。总之,在这里,你能看到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龟兹,融汇了各类文化而迸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的龟兹文化。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曾说过,‘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在龟兹,相信你可以找寻到属于你心中的那片云。”

马丽丽的讲述引来一片赞许。同行的媒体朋友甚至已经开始筹划下次的库车之行。

“那请问对于宣传好库车璀璨的历史文化以及今日的繁荣,你有哪些建议?”

“我们一直在努力挖掘龟兹文化,近期就会召开一场龟兹学术研讨会。我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通过各种方式去讲述龟兹故事。我想,讲好龟兹故事,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每一个人的共同心愿。在今后,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将龟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走出库车,恰是午后时分。放学的孩子们奔出校园,背后是明媚的阳光;街边花园里隐约传来龟兹古乐声,格外婉转好听。

秋日的古丝绸之路,到处都是暖暖的。

如果不是站在这片土地上面对面仰望这“庞然大物”,很难想象在祖国的大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会有如此规模、如此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在库车时记者最深刻的感受。面前,正是两千年屹立不倒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2023-10-20 本报记者 李寅峰 平生看尽山千万 不及龟兹一片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232.html 1 在库车,听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声 51,2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