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大美非遗 和合天下

——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小记

本报记者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03日   第 09 版)

秘鲁舞者

皮影表演

非遗工艺展示

多国非遗相聚北京交流互鉴

从秘鲁远道而来、身着传统服饰的传承人舞起秘鲁的功夫舞蹈——剪刀舞;意大利的奶酪制作大师,使用北京本地生牛奶在现场制作出味道醇厚的意大利传统奶酪;斯洛伐克的提线木偶在艺人手中能抛球、接球耍杂技……国际非遗展览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吸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

“听说这里有国内外非遗项目展示,我一大早就过来了,想了解一下不同国家、不同技艺的特色。”非遗爱好者、北京市民张女士说。

除了动态的现场制作表演,静态展品方面也是琳琅满目。津巴布韦的石雕、斯洛伐克的传统乐器、柬埔寨的银质器具、斯里兰卡的华盖、古巴的文化遗产图片,都精练展示出各自迥异的文化特质和韵味。

乌兹别克斯坦带来精美的铜器、金银器皿、木雕、丝绸织物等手工艺品,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展区工作人员玛丽娅·霍普尔表示,通过参加北京国际非遗周,可以向中国民众展示乌兹别克斯坦丰富多样的手工技艺和产品,搭建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据了解,此次非遗周活动致力搭建非遗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并推动全球非遗事业的共同发展。现场汇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约40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近500个非遗项目,共同谱写了一场美美与共的文化盛宴。

讲述中国非遗中的 “人文相牵”

非遗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太精致了,上面还有敦煌飞天!”在中国展区内,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展位前,传来观众赞叹的声音。燕子形状的风筝上绘制着不同造型的飞天,惟妙惟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哈亦琦展示说,这次他特意带来了一些近年来的新作品。“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大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也促使我们要一直向前走,不断有新的创意。”

风筝制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风筝哈风筝制作技艺讲究“扎、糊、绘、放”四艺,在风筝的骨架结构和绘画艺术上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

“哈氏风筝不仅代表一个家族的手艺,也是国家民间艺术的瑰宝。我正在做一项工作,用绘画的形式把四辈人做过的风筝图案留存下来,希望能为后人留下风筝的艺术符号。”哈亦琦说。

在四川分水油纸伞展位,一排排油纸伞错落摆放,格外吸睛。据介绍,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分水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毕原绅表示,制作一把油纸伞,需要经过90多道工序,最终实现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伞顶五级风中行走不变形。

从历史中走来的非遗,如今随着“国潮”兴起正快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从业十余年来,毕原绅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对非遗文化感兴趣,以青春的活力让非遗越来越潮。

“为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我们已开发出无味油纸伞、防紫外线油纸伞、植物标本油纸伞等产品,广受欢迎。”毕原绅说,希望将这项古老传统的技艺传承下去,推动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非遗+”续写文旅新故事

国际非遗展举办期间,主办方推出“非遗+旅游”推介会,发布了北京非遗logo。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10个省市的文旅系统代表也集中推介了当地非遗及旅游特色资源;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了该企业研发设计的非遗系列产品,以及其在非遗传承方面的相关成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交流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在推介会上进行了“你好,北京——中轴线之旅”主题推介,其他参会省市代表分别进行了“津门故里 匠心不渝——非遗特色之旅”“非遗传承赓续千年文脉,平江历史街区焕发新生”“彩缬东梨,乡创未来”“江西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等主题推介。

据中旅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旅旅行作为本次活动落地执行方,他们借助境外签证中心的渠道优势,在日本、加拿大、韩国、法国、丹麦、越南、澳大利亚共7家境外签证中心预热播放非遗周宣传视频,充分触达海外客群,增强了展会的国际知名度,拓宽了国际影响力。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旅旅行不断探索新兴业务模式,将非遗元素融入旅行线路产品、城市文化体验项目以及研学旅行和课程开发中,致力于打造中国非遗文化旅游产品矩阵。“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还推介了针对海内外青少年开发设计的非遗文化产品,包括经典文博中国系列、故宫文化系列之《故宫里的小怪兽》《四合院里画兔爷》、维吾尔族木卡姆歌舞艺术、西安碑林书法艺术、岭南龙舟赛及舞狮等非遗文化产品,覆盖北京、西藏、内蒙古、山西、广州等全国主要目的地资源。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将中国最经典的非遗项目带到所属境外签证中心、海外旅行社,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西班牙弗拉门戈、非洲手鼓、普宁英歌舞、安塞腰鼓纷纷亮相北京农展馆,共同开启国际非遗展览……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上,不同国家的近500个非遗项目,描绘出一幅不同文明和合交融的美好画卷。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表示,近年来,中国非遗事业蓬勃发展,向世界提供了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中国方案”,为世界非遗多样性增添“中国色彩”,希望北京国际非遗周也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宽广舞台。

2023-11-03 本报记者 刘圆圆 ——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996.html 1 大美非遗 和合天下 51,9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