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赴丽江之前,就已选好要住的客栈——“素瘾堂”。抵达当天,由于飞机晚点,走进客栈时接近凌晨了,匆匆收拾一下便休息了。
翌日清晨不到7点钟,生物钟作用便醒了。我也开始观察将要逗留一周的“家”。
较为引起我注意的是一进大门左侧,墙壁前设置有一个长长的衣架,衣架上挂满了颜色鲜艳的披肩和服装,并在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打印着“民族服饰与披肩免费借用区”的字样。起初我还以为是商品架,没有想到这些竟是免费借用品。不久,我见到一家住店客人来吃早饭,妈妈带着一双儿女,巧得很,他们都戴着披肩,看起来挺有味道。于是我恍然大悟,因为丽江地处高原,气温忽冷忽热,披上这样的披肩是可以御寒的。披肩既穿脱方便,又无搭配禁忌。
在随后几天的丽江古城区闲逛时,我突然对披肩萌生了兴趣。在街巷中,出售披肩的店铺挺多,初看起来,披肩的颜色和样式很相似,摆起来也是琳琅满目。总的来说,价格并不贵,“不讲价”18元可以挑一件,大多数不超过25元。就在我着迷于披肩店铺的时候,突然又发现,走在大街上的行人中,身穿披肩的人可真不少,闺蜜们会披着相同的披肩,不少中老年人和孩子也披着披肩,在不同的场景拍照留念。很显然,他们都是远方来客。虽然披肩的确有应对天气变化的功能,但更多的人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外来人把这些最普通的披肩当作装饰品、丽江标识或纪念品穿上、买下、带走或是送人。
丽江的披肩让我想到了夏威夷、三亚的衬衫,以及日本与韩国民族服装在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早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旅游度假地,夏威夷就开始流行一种剪裁极简、色调鲜艳、布料轻薄的衬衫,衬衫上印着阳光、海浪、沙滩、棕榈树等当地植物和美景的海岛风光,称之为哈罗衫(Aloha Shirt,男装)和慕慕装(Muumuu,女装)。这虽然并非原住居民的传统服装,但很快被当地人所接受,成为夏威夷的旅游形象和标识。同样,中国的三亚,国际旅游岛的地位确定之后,一种突显热带海岛风貌和适合热带气候的短袖衫应运而生,印着碧海蓝天、椰风海韵和阳光沙滩风景的岛服成为外来游客喜爱的纪念品,它为海南岛扬了名,也造就了旅游服装的新产业。
与这些“岛服”略有不同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的“韩服”虽然都是民族服装,但这两个国家在旅游发展中,却非常重视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扬与利用。日本和式旅馆和民宿客房都为住客准备和服,作为迎客的礼仪之一。服务员更手把手地告诉客人如何试穿和服,鼓励他们在店内使用,增加了仪式感和人在异乡的体验。韩国在鼓励海外游客穿韩服上更是用心,韩国观光公社和首尔政府联合推出一项吸引游客穿韩服的营销活动。身着韩服的海外游客在首尔可以获得免费或优惠的景区门票,在网上发布自己穿韩服的照片可以获得奖赏,韩服租赁店也可以得到政府资助以降低租金。这样一来,穿韩服的游客越来越多,增加了人气,也形成一种风潮。当然,不少外国游客也会因此购买韩服作为时尚纪念品带回家。
云南纳西族的披肩也有其历史传说,诸如“披星戴月”羊皮披肩,作为文化遗产有着特定的民族特征和范式。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披肩是依据传统设计,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但更适合现代的生活气息,在色彩、样式、材质、功能以及舒适度等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深受外来游客的喜爱,逐渐成为丽江民族风情的组成部分。这种外搭被游客当作当地特定纪念品购买收藏,而通过越来越走红的“旅拍”和网红又把它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丽江旅游的新标识。
不过,在丽江期间我有个感觉,披肩的旅游功能似乎并没有真正被旅游部门所重视,社会上也依然把它视为当地普通纪念品来对待。出售披肩的店铺不少,但同质化明显,缺乏创新,几乎看不到在形象表述、图案设计等方面的亮点。当地政府、旅游部门也没有从城市旅游形象的角度明确“披肩”的特殊地位,在产业发展和形象功能上下功夫不足,企业也很少在披肩的专利设计和制造上独辟蹊径。
一个旅游城市的发展,不能只关注旅游者数量的增加,要用创意和营销更巧妙地满足游客体验和消费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仅是对文化本身的宣传,更为重要的是努力把具有文化意义的元素注入相关商品之中,创造更丰裕的经济效益。
正巧在网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则在丽江旅游时对披肩爱恋的表述:“街边的店铺出售宽大的披肩。其实,这东西在其他地方也有卖。车水马龙的都市里,脚步匆匆的人们披着它,看着总有说不出的别扭。但在丽江,披肩仿佛就是为它准备的。最好换上镶着手织花边的宽大衣裤,随手披上一条披肩,信步走上石板铺就的道路。丽江的披肩好像是有一股魔力,只披着它走上一会儿,游人的脸上线条开始变得柔和,步伐也合上了这里缓慢流淌的时间的节拍。一条披肩,是游丽江不可或缺的装备”。
游客此番发自肺腑的表述似乎在清晰地告诉丽江的主人,一条披肩在他乡游客心中的地位,这件事做好,披肩也会为丽江的旅游发展助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