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 快评

愿那盏为爱书人而亮的灯长明

司晋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06日   第 05 版)

当前,不少城市纷纷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有社区食堂、理发店、咖啡馆,还有图书馆,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浸润书香。随着社区、公园、市中心的“城市书房”越来越多,营造的环境越来越舒适,纸质阅读的风气正在悄然回归。

读书本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古往今来,多少名家贤达都是在“耕读传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成长、成才。许多“70后”“80后”至今还留存着清晰的童年记忆——到新华书店一待就是半天,抱着人生的第一本新华字典、第一套连环画回到家中,手不释卷、渴求而爱惜地翻阅。那时候书店和图书馆并不多,却在物质不丰裕的年代给人们构筑起一个坚实的精神家园。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许多人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实体书店不断萎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不需要读书了。无论什么时代,读书都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从小处讲,人们需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涵养沉静之气;往大里说,全民阅读也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风尚。

近年来,国家实施全民阅读工程,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氛围。“城市书房”星星之火之所以能燎原,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公共财政支撑。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财政部合计下达2023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约149.63亿元。

不过,我们也看到,当下一些公共图书馆还存在重硬件、轻管理,重设施、轻服务现象;某些民间书房还在依靠售卖咖啡、直播售书等方式谋求生存。因此,要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需要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让那些公众认可度高、口碑好的民间书房也能享受公共财政的雨露,从而激发不同属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成竞争活力、办出自身特色,让城市永远有一盏为爱书人而亮的明灯。

2023-11-06 司晋丽 ■ 快评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2133.html 1 愿那盏为爱书人而亮的灯长明 52,13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