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零距离”履职,才能更好地“听见”民声

——访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八代会代表孔军强

本报记者 郭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07日   第 11 版)

孔军强(左)在调研中

作为一名听力残疾人,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孔军强在山东省“两会”上提交的提案,都与保障残疾人权益、改善残疾人处境有关。在各种场合,他竭尽所能为残疾人鼓与呼。他说:“我深知残疾人朋友成长路上的无助和迷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许就能改变很多人的一生。为残疾人服务,我会一直做下去。”

“走在路上,心里才踏实”

随着气温降低,山东威海秋意渐浓,处处秋叶斑斓。10月27日清晨,记者联系到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八代会代表孔军强时,他正在从威海赶赴浙江大学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的途中。

作为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孔军强几乎把全部精力和热情用来推动残疾人各项工作,在路上,也成了他的常态。“走在路上,为残疾人朋友鼓与呼,把对他们的帮扶落在实处,心里才踏实。”孔军强说。

提起不久前的中国残联八代会,孔军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向听力残疾人朋友宣讲好八代会精神,从北京返回后,我马上和另一位代表一起,分别制作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PPT课件,山东省聋人协会也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山东省各级聋协进行了传达学习。”

“此外,山东省残联和各地市残联陆续组织了多场线上线下的宣讲会,残疾人朋友反响热烈,都期待以八代会精神为引领,和更多残疾人一道,共创幸福美好生活。”孔军强说。

从2007年开始,孔军强先后兼任威海市聋人协会主席、山东省聋人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等职。而在这之前,帮助残疾人解决上学、就业、就医等难题,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鼓与呼,就已经成为孔军强的日常。

“我是一名残疾人,非常了解残疾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各方面的所需所盼所愿所求。所以自己有能力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都会忍不住帮上一把。”在孔军强的微信里,有30余个残疾人朋友微信群,即使工作再忙,对于他们的求助和咨询,孔军强总会事无巨细地伸出援手,“对于残疾人工作者而言,可能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但解决一个难题、一句温暖的鼓励,有时候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回望自己的奋斗历程,孔军强说,自己没想到可以考上大学,也没想到能够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做就是20年。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说,中国残疾人事业的飞速发展,我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君子当自强”

孔军强的网名叫作“君子当自强”,这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也是他多年奋斗的写照。

6岁时,孔军强因一场意外致听力二级残疾。“听不清、听不到别人说话,感觉很自卑。”14岁那年,他第一次从父亲带回来的报纸中读到张海迪的自述文章《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读着读着就哭了,可以说,这篇文章为自己指明了未来的人生方向。”从那以后,孔军强更加刻苦学习、认真生活,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是孔军强一直以来的梦想。“听力残疾人也能当记者吗?”每次面对这样的质疑,孔军强从不过多解释,而是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不断奋斗。“我总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父亲曾经是一家报社的通讯员,家里最多的就是报纸。”大学时,孔军强便经常给报社投稿,直到2000年,他终于正式成为威海日报社的一名新闻记者。

“因为听力障碍,实现这个梦想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因此也倍感珍惜。”踏上工作岗位后,孔军强就一直坚持跑基层。提起在新闻战线拼搏的这些年,他说:“我是一名听力残疾人,虽然有很多不便,但这个职业也让我始终和群众保持‘零距离’。”

近20年的记者生涯中,孔军强先后获得了40余项省级以上新闻奖项,同事们因此笑称他是“获奖专业户”。

工作中,和残疾人朋友、困难群众接触得多了,孔军强开始不满足于只做新闻报道。“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帮他们,至少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孔军强说,“做记者之前,因为听力障碍,我不太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做了记者之后,我觉得冥冥之中我要为更多残疾人朋友服务。”

“我一直觉得我有两份工作,在新闻工作中发现问题,在社会工作中推动问题更好地得到解决。”孔军强说,“力所能及地为困难及残疾人朋友解决些难题,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珍惜为民发声的每次机会

今年9月1日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采取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看到自己和众多残疾人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呼声出现在法律条款中时,孔军强既自豪又感动。

“2008年汶川地震时,看到不少残疾人朋友因为获取信息不及时而身处险境。”自此,孔军强开始为紧急避险无障碍环境建设奔走调研,并多次在中国残联主席团会议、山东省“两会”上提出关于避险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这点关乎很多残疾人的生命安全,如今终于有法律护航了。”孔军强说。

51岁那年,孔军强考取了山东大学非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再次走进校园。“在残疾人工作中,越来越觉得各种理论知识亟待提升。”孔军强说,“有了理论指导,这几年做了很多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调查研究,受益匪浅。”

今年1月,孔军强作为政协委员第一次走进山东省“两会”。“据我了解,我是本届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唯一一位听力残疾人。压力很大,因为肩负着为全省残疾人朋友建言的重任。非常珍惜每次能为残疾人朋友发声的机会,因此更要扎实地做好调研工作,把提案提到点子上。”孔军强告诉记者。

这次省“两会”上,孔军强提交的4件提案全部与残疾人有关。“提案涉及的教育、公安、卫健、国防动员、地震、残联等各部门已经全部办理答复完毕,有些提案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落地,希望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残疾人朋友心坎上。”孔军强说。

提及为明年省“两会”做的准备工作,孔军强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为此,今年做了很多调研,要逐一整理出来形成提案。”

“今年主要致力于研究听力残疾人对实时字幕场景的迫切需求以及残疾人的专门协会法人治理模式。”孔军强说:“只有真正深入一线,把情况摸深摸透,和群众‘零距离’地去履职,我才能更好地‘听见’民声,获得了比较翔实的数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出更多的力,和残疾人朋友一道,共创美好生活!”

2023-11-07 本报记者 郭帅 ——访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八代会代表孔军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2222.html 1 “零距离”履职,才能更好地“听见”民声 52,2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