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似小的习惯却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就拿用药这件事来说,有些人谨慎细心,在用法用量上严格遵照医嘱;有些家庭会定期清理药箱,处理过期药品;但也有人不以为意,不分病因盲目用药,药量也是“跟着感觉走”,等到对身体造成损害时才追悔莫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敬畏之心,把经验当作知识。
经验不等同于知识,更不等同于科学。例如,药品的保质期通常为1-2年,但有些药品开封后只有两三个月的保质期,有些还需要冷藏储存;慢性病较多的老年人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哪些药可以混吃,哪些药不可以,需要间隔多久?有些药,包装还没来得及打开就过期了,侥幸服用有什么危害?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药效不仅会大打折扣,还会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因此,药箱里囤满药并不意味着安全,会用药才是真的安全。
如何上好安全用药这门课?首先要依靠专业指导,让公众真正树立科学用药的意识。来自社区服务中心的家庭签约医生掌握专业知识,又有与社区居民联系的天然优势,是最佳人选。然而,当前这一群体的处境却较为尴尬。很多家庭医生“签而不约”,存在感较低,以至于很多居民连家庭医生的名字都记不住。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满意度达到85%左右。要按照这一文件勾勒的美好愿景,就要不断壮大家庭医生群体,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利用好互联网等渠道,便于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时常走动联系,从而对家庭药箱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指导。同时,对于呼声很高的家庭药师,也应当加大培养力度,让他们早日为居民用药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过期药品回收工作也需更加细致。这些年,针对过期药品,一些药店、社区都设置了回收箱,但总体来看使用效率并不是很高,是否可以考虑将其设在更显眼的位置,同时开通微信预约回收服务?此外,也可在社区群里建立临期药品共享机制,既对急需用药的邻居施以援手,又为家庭药箱减了负,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总之,一个小小的家庭药箱,牵系着个人、社区和社会,当各方都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一起发力,用药安全才能得到更好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