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夏周末

中国写意绘画创作谈

徐福山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18日   第 08 版)

《青松高洁》 中国画 徐福山 作

《柏寿》 中国画 徐福山 作

《朱竹图》 徐福山 作

中国写意绘画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原点。中国写意绘画源自天象地脉的造型意象,合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理论,表现为象、气、道,逐层升华融通合一的动态审美。写意精神的意象图式筑落于所有中国造型艺术门类之中,其观念最早可上溯到周朝,《易经》中就有“立象尽意”之说,至先秦衍生出了老庄的道论。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辩、形神之论、有无之识,催生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以形媚道”“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国写意绘画的创作影响深远。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动中国写意绘画在新时代的振兴与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中国写意绘画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宋代邓椿曾说过:“画者,文之极也。”中国绘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20世纪上半叶,黄宾虹在《精神重于物质说》中,论及“故国家之盛衰,必视文化;文化之高尚,尤重作风。艺进于道,良有以也”。(原刊载于1934年《国画月刊》创刊号)黄宾虹先生将文化与国祚一事相系,说明了“图画之用,以辅政教,载诸典籍,班班可考。乃若格高思逸,笔妙墨精,道弸于中,艺襮于外,其深远之趣,至与老子自然之旨相侔”。中国绘画的根本,实乃中国文化根本。

中国写意绘画,自明清以来,其身份缘起“士夫画”,依附的是道济天下的观念,遵循的是儒家之道统,以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人情怀。明代董其昌在总结“士人画”的变迁过程中,第一次以理论的形式提出“文人画”概念,并梳理出其谱系传承:“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后世,青藤白阳,雪个老缶,四僧八怪,白石宾虹,写意相承,蔚为大观。这些经典的绘画图式与文脉传承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写意美学理念,为写意绘画的产生、发展、继承和弘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根基。

按《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中国的诗文书画不单单是“立其象”,更在“尽其意”,尽的是人文精神之意,尽的是哲学精神之意,尽的是民族精神之意,以参赞天地化育的广阔胸襟和气魄,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髓,纵横捭阖,表现的是诗家、书家、画家、印家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家国天下。而中国写意绘画作为集诗书画印“四绝”文化传统的国学精粹,其意在于勿忘文化之根,传承文化之本,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之独有特性形成的一种写意精神,生发的一种内在的文化自信,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艺术标识。

坚定守正创新之路

守正创新,守正即为本源,是中国写意绘画探索的实践基石;创新即为发展,是中国写意绘画赓续的时代要求。

中国写意绘画凭借笔墨表达物象,笔墨成则画成,笔墨败则画败,笔墨是决定中国写意绘画优劣的生命线,笔墨源于书法,守正的第一要务是守住笔墨,守住书法。这一观点在历代绘画史论中皆有强调。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元代赵孟頫则言:“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同。”把画中山石、树木、竹子等一一与书体相对应,石头的皴擦如蔡邕所创飞白,树木的枝干如篆籀笔力雄壮,竹节的顿挫如行书起收提按,将书与画在理论上作归根同源之说。明代大写意画家担当和尚以诗反证:“山僧爱山性所狎,卓笔俨如峰倒插。峰头不雨走龙蛇,画中谁信有书法。”书法的点画波捺,即是画中山峰伫立,笔笔有来,画画有处。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更是直接表达中国绘画的用笔方法和深远意境皆源于书法,他说“书法为中国绘画提供其技巧与美的原理,诗则提供画的精神与气韵情调的重要依据,以及对大自然的声色气味泛神性的喜悦”。

中国写意绘画以笔墨为基,而笔墨则以性情为其大关。《礼记·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华民族自古英雄辈出,刚正忠烈的颜真卿,精忠报国的岳鹏举,碧血丹心的文天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诸此等等,他们以兵家之事完美诠释了至诚至性,写意绘画则以笔墨之事诠释至诚至性。其实,无论兵事,还是绘事,皆是一事。

“落魄人间”的徐青藤,《墨葡萄》一图,长亭暮雪,点点泪痕;“写意而已”的陈道复,《松石萱花图》,泼墨欹毫,氤氲淋漓;“生不拜君”的八大山人,哭之笑之,隐逸山林;“法自我立”的苦瓜和尚,青皮朱瓤,涩意酣畅;扬州八怪,老缶白石,皆以至情至性之真,纵横笔墨之趣,展示人性之美,范垂青史。写意绘画,实乃大情,大义,大忠,大信,大智,大勇,大美,大艺之举,是华夏之魂魄,民族之精神也!

大抵时代变迁,才感切肤之痛。大写意绘画越是在民族危难之时,越是彰显人文本色,其意境也越为深厚,越为高远,表现出的不仅是笔墨之美、性情之美,而且还是天地之美、万物之美和中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之美。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正处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节点上,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美学的写意精神,另一方面要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描写时代伟大的精品力作,既能吸收时间毅力的“富春山居图”,也能汲取空间图景的“青卞隐居图”。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坚守的目标和境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中国写意绘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作为绘写当代宏阔历史文化图景的重要艺术形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中国写意绘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新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写意绘画坚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坚定守正创新之路,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踔厉奋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佳作,描绘出新时代共荣之景图,铸就出新时代民族之精神。

徐福山,文学博士。生于1970年4月,山东平度人。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院长、文学艺术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评委,中华艺文奖基金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徐福山书画作品集》《徐福山书画集》《文心墨韵——徐福山诗词赏析》《笔墨意象——徐福山书画作品集》《徐福山诗词书法作品集》《徐福山书画集》。论著《中国画跨文化传播的认知与拓展》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承担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笔墨精神·时代华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巡回展”“黄河文化主题创作”(个人项目);担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中国绘画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巡展”“文明互鉴——大哉孔子·中国画名家作品欧洲巡展”“高等院校师生书画交流平台建设”。

2023-11-18 徐福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2824.html 1 中国写意绘画创作谈 52,8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