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
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载体。
文化和旅游部愿携手各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政策举措,以文明传承弘扬、创新创造、滋润滋养,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以城市延续文脉,加强管理,改善环境,助力文明发展进步。
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文化建设,以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塑造良好城市风貌、城市精神。
保护好利用好城市文化遗产,加强珍贵文物、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打造城市宜住、宜业、宜游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供更加便捷、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培育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深化城际国际文化旅游和交流合作,发挥好“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东亚文化之都、中外友好城市等机制作用,讲好新时代中国城市故事,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
国家文物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统筹好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保护利用改革,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探索新时代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鼓励引导各地探索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模式。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有利于”的指示为遵循,在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工作中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准确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今后,国家文物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面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通过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状况;坚持保护第一,全面系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以文物资源为关键核心,聚合各类文化遗产,建立完善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国家文化公园为重要抓手,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消费需求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和业态的创新,一直都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日渐增长的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繁荣市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能。
无论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是发展当代城市旅游,都要让游客看见历史的演进和文化传承,更能看见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
相对于“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五天上班、周末休息;在职奋斗、退休生活”的传统模式,当代人更愿意“既要努力工作,也要美好生活”,休闲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也因此发生的巨大变化。
年轻一代在利用那些文化空间、遗产空间创研推出了一批富有时尚气息的文化消费场景。这些由年轻人重新创造和定义的文化空间让时尚和遗产融合起来,成为新的文化空间,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在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阶段,观光将与休闲、度假需求长期并存,这一规律不会因为消费空间在城市或者乡村而改变。不能简单地认为原生态的农村就是美丽的风景和场景,城市建筑就是钢筋水泥,而应视之为城市风景和消费场景。文化建设旅游发展不能只是简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还要通过市场培育、科技研发和商业投资创造全新的文化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重新功能化。如果不能真正走入人民群众中间,终究留不住人。要让这些传承生活方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优先接口,更适于培育城市旅游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