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努力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景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23日   第 03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同时也体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递进、深入、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在大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当前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不断学习,深入系统思考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文化精义,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是传承。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文明中的“民为邦本、革故鼎新、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政治理念、人格修养、价值追求、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决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二是互鉴。“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具有自我发展进化,主动开创新局的旺盛生命力,面对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要素展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和借鉴吸收能力。马克思主义也是通过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而形成的伟大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天然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这使得两者能够互鉴共生、相互促进,使得中华民族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三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因循守旧和故步自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这本身就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发展要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繁荣中华文化,要同当下实践要求相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根据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厘清当前文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以鲜活的实践激活深厚的文化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继续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以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守。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独立选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代表着人民,维护人民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以理论创新进一步激发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没有理论创新的政党必然走向穷途末路,一个没有理论创新的民族不可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只有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才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凝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形成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伟力。

以中国实践进一步丰富人类文明发展路径。与欧美现代文明常常体现出来的文化霸凌不同,中华文明强调文明发展路径的独立自主,对其他国家的路径选择不加干涉,更为包容。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以此指导对中国文明发展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既丰富了人类文明,也向全人类展现了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东方文明体系,为其他民族选择文明发展路径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系致公党北京市委会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3-11-23 李景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174.html 1 努力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53,1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