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惠兵)传统手工艺人雕刻的精美亭台楼阁,充满童真童趣的“小猪佩奇”“哆啦A梦”作品……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政协组织开展的“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助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专题协商活动中,闻着扑鼻的木香,委员们踏入了充满特色文化气息的艺术殿堂——晋安区西园中心小学软木画教学室,饶有兴味地欣赏软木画作品。
“作品不仅呈现了软木画的古典魅力,更体现了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的新活力。”区政协委员、软木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林清韵认为,用年轻人听得懂、看得见的“形象输入”方式,讲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人文故事,有助于让非遗文化走进群众生活、走进日常。
近年来,晋安区非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积极打造非遗传承学校,现有福州七中、鼓山中学、晋安榕博小学等16所传承基地学校,设置寿山石篆刻、软木画、漆艺、闽剧表演等相关非遗专业或开展非遗传习教育活动。会前,委员们还深入福州漆艺基地、榕博幼儿园等地,详细了解福州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的历史及工艺、“非遗进校园”工作开展、非遗传承人培养等情况。
“非遗文化创新,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传播创新。”会上,委员们建议,相关单位应搭建各种传承和展示平台,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努力扩大社会参与,着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全区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整体性保护规划、抢救性保护组织、生产性保护扶持,建立完善的保护传承体系,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