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哈尔滨,不是只有雪

吕婉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9 版)

11月初,哈尔滨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朋友说了很多次想去哈尔滨,抓住这场大雪的“尾巴”,我们一拍即合,趁着周末踏上了奔赴祖国最北端省会的“特种兵之旅”。

从北京乘着高铁一路向北,穿过数座大山,在一个接一个的隧道中昏昏欲睡之时,忽然间眼前一片明亮——我们来到了雪的世界!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偶有一卷卷顶端有雪的麦草卷点缀其中;溪流在白雪的衬托下显得愈发清澈,一片片水墨色的树林散落在大地上。苍凉壮阔的景象,让“林海雪原”四个字浮现在我的脑海。

越往北,田间的积雪越厚。其间,高铁车厢时不时传来“咚、咚”的声音,有一两次声音特别大,引起了乘客们的注意,一问乘务员才知道,原来,这是列车飞驰中轨道上的积雪撞击车身造成的,无须担心。

到了哈尔滨,整座城市已然被白雪覆盖着,但遗憾的是著名的冰雪大世界还没有开启。很多人会觉得此时来玩比较尴尬,但经过短暂的体验,我觉得此行还是很有收获。其中,落日下的松花江畔便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处了。

沿着中央大街一直走到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便可看到宽阔的松花江了。我们在的两天,哈尔滨的气温大致在零下10摄氏度至零下20摄氏度,松花江虽然已经结冰,但冰面不厚,还有部分水面暴露在空气中。站在江边,看着远处的滨州铁路桥安静伫立,横穿江面的空中缆车来来往往,未结冰的小块水面涌起层层水纹,心中感到无比宁静。尤其是夕阳西下时,江面变换成橘色、粉蓝色、粉紫色等不同的颜色,铁路桥也被落日的余晖染上一层朦胧的粉色,这场景有种别样的浪漫。离开之时已是暮色深沉,江面被铁路桥的灯光染成了亮橙色,远远地,我看到岸边还有三位少年在挥动着手中的电子烟花,赶紧抓拍下这一画面,青春的友谊从来都是最美好的。

近年来,聚焦于东北的文艺创作涌现出一大批不错的影视作品,如《人世间》《漫长的季节》等,但只有真正来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东北底色,也才能理解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东北底色。哈尔滨市博物馆就是了解这一底色的一个窗口。

博物馆就在中央大街附近,由原来的哈尔滨市委办公区改建而成。展馆由大院子里的4栋楼(1号楼、2号楼、6号楼、7号楼)组成,分别有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哈尔滨文物馆、黑龙江文学馆、哈尔滨城市历史馆等。我参观了比较有代表性的6号楼和7号楼。

6号楼是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共4层的展馆展示了哈尔滨从古至今一路走来的历史脚印。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松花江流域传承千年的文脉,又可以看到共和国长子的砥砺前行和继往开来。7号楼有俄罗斯油画雕塑收藏馆、欧洲铜版画收藏馆、黑龙江版画馆等展馆。俄罗斯油画雕塑收藏馆分别展出了苏联和俄罗斯时期的画作,两个时期的作品在内容、风格上差异明显。但展馆最大的特点是展厅装饰,粉色的墙面、白色的窗帘、欧式的桌椅,典雅古朴,拍照很出片。欧洲铜版画收藏馆的藏品由馆长刘汉英提供,展出了1614年至1914年间的欧洲铜版画作品,其中也有很多作品刻画了中国风物。参观时,我很幸运地遇上了刘汉英在和一群小朋友科普铜版画,他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在黑龙江版画馆则可以欣赏到北大荒版画——我国三个最重要的版画流派之一的优秀作品。由于当天下午就要返京,2号楼的黑龙江文学馆只是匆匆参观,也算是对东北作家群体有了大致的印象。

不得不说的是,和北京的冬天相比,哈尔滨的冬天的确太冷了。我和朋友穿上最厚的“装备”走在大街上依然瑟瑟发抖。在斯大林公园遇到一位老先生,看到我们直呼:“你们穿得太少啦,这还不算冷呢!”此时再想到中央大街上吃着马迭尔冰棍的游客,真是更佩服了。

此外,还有一点小提示,来之前听闻东北菜分量较大,我们点菜时还特意问了服务员,但看到餐馆的菜量还是着实被惊到了。我们基本只点两个菜一份饭,但上来的量别说两个人,就是四个人吃也绰绰有余。所以,当我们返程遇到的专车司机说两个人来东北玩不划算时,我们“狠狠”地表示赞同。看来,吃东北菜还是人多才行,来东北旅行也要多凑几个人才是。

2023-12-01 吕婉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45.html 1 哈尔滨,不是只有雪 53,6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