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夏周末

意远境深

——石正军的山水画

王斌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2日   第 08 版)

《雪野油机》 中国画 石正军 作

《松风万壑》 中国画 石正军 作

宛然春常在 融融学自通 石正军 书

《冬之恋》 中国画 石正军 作

游寿先生曾说,只有在中国尤其是传统中国,绘画和书写工具是同一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书画不仅在艺术精神和社会功能层面是一致的,两者在工具的使用上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说明中国画天生就具有线性和书写性。而中国画最高的层级就是写意性,可说,山川本无色,画家借用之,换句话来说,中国画虽初为“墨戏”,但跳脱不出中国古代文艺言志与载道的潮流。而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其最高的追求是超越物境和情境的意境。而写意性一直是中国山水流变中的中心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石涛、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诸多大家,从而使“写意性”成为中国画家表达情感、思想、审美、心性的艺术向往。

纵观石正军的写意山水画,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形态,而是抒发自身的感悟和主观的情感。通过书法笔意的运用,表达出了对自然物象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石正军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得益于其多年的书法修养,将书法的笔意自如地运用到山水画作中。且不受现实客观物象的限制,通过意象的笔墨来抒发自身的情感。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它将自然的景物、自然的组合变化创新,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笔墨语言。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体现了画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高度,同时也使其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石正军多年来始终潜心于书法学习,笔耕不辍,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基础,并最终确立了“金石大篆”“简帛古隶”“魏晋意趣”的审美取向。经过多年锤炼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书风和个人面貌。凸显个人艺术,语言韵味十足。且笔墨精到,气势如虹。近年来,石正军又创作了大量的水墨山水画。从其风格来看,他将多年练就的书法功力融入了追求写意精神的中国水墨画中。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画法大备、精品辈出的繁荣景象。石正军正是通过这个阶段的山水画创作及研究,继承传统山水画的诸多技法,同时又大胆探索,形成不拘一格的独特面貌。尤其是笔墨之间,将书法篆刻多年沉淀的功力与中国画笔墨巧妙融合,使画面流露出难能可贵的金石气息,这既是一种学术高度,又是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个人艺术符号,着实难得。在画面笔墨布局中,出手即大开大合,同时窥见到其作品在具备上述显著艺术特征的同时,也包含着诸多笔墨技法元素,其中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那雄浑大气、充满力量感、笔墨浑厚华滋重叠不乱的画风也体现在石正军的作品当中。他运用中国画笔墨规律将干、湿、浓、淡、焦的墨法灵活地运用到整个作画过程中,使画面更加充实有分量,境界高远,引人遐思。

近一段时期,石正军又呈现给我们一系列表现东北地域特征的山水画作品,而黑龙江独特的地理区位、气候特征、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其多民族构成,其在新中国建立和建设过程中的独特地位,都使黑龙江呈现出相对自足的区域化特征,而正是这一多元文化构成的区域化实体,使得其此类创作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早年,石正军曾师从冰雪山水画大家于志学先生。石正军在表现山水画中冰雪的效果时,博采众长,不拘一格,采用了部分冰雪山水画的技法和技巧,既有自身的艺术特点,又有别于于志学先生的冰雪技法,使自己的艺术风格更加趋于丰富和完善。

石正军的山水画作品呈现出厚重感、力量感,他在具体的创作中注重色墨结合,运用自身独特的书法用线和金石气息,轻松愉快地呈现自己的绘画符号,是其最成功的探索成果,形成了石正军的极具辨识度的山水画作品特征,从而使观者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体验和感受,植入到了其创作的作品中,建立了属于民族文化主流审美的明证,把书法篆刻元素、中国画笔墨元素及冰雪画技法元素,构成融合为自身的艺术语境。

石正军一直坚持着历史的、艺术的、美学的、人民的文艺创作和批评标准,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人民需要的艺术。以书画言志,言中华民族之志、言人民之志、言时代之志,使中国山水画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作者系哈尔滨学院二级教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石正军,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黑龙江省委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任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驻会调研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哈尔滨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2023-12-02 王斌 ——石正军的山水画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696.html 1 意远境深 53,6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