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还能向谁要动能——新能源。”
溯闽江千里而上,“船小好掉头”的民营企业奋力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率先在光伏、储能、电动汽车配件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沿闽都古街西行,“走红屋顶”的分布式光伏、“追风逐电”的海上风电接连可见,以装备和应用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有福之州熠熠生辉……
这里便是福建省首个“万亿城市”——福州。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新时代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向海而生、山海共融的福州,如何推动全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上抢占先机、走在前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正在福州大地生动地实践。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福州市政协将“培育壮大福州新能源产业”列为今年第二个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市政协主席刘卓群牵头负责,多次对该调研协商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协办公厅、调研室、人资环委与民革市委会、台盟市委会共同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全市乃至全国多地紧锣密鼓展开大调研。
擦亮“底色”,干出“特色”。10月25日,福州市政协“培育壮大福州新能源产业”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如期召开,上百名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知名高校专家和行业先锋代表线上线下齐聚一堂,直击“新能源产业科技支撑”“集群打造”“全链发展”“示范应用”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关键词”,共谋培育壮大福州新能源产业的“新招”“实招”。
■ 高质量调研:用真心听真话
“从调研情况来看,福州注重产业集聚,稳步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仅2022年全市就统筹安排了能源领域重点项目17项,完成投资103亿元。但深究内里,问题却有不少,如存在‘跟风式’发展、‘谈氢色变’现象等,且越往企业越明显,越到部门越明显。”全程指导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副主席林锋直言。
以高质量调查研究、高标准协商议事促进政协履职水平全面提高是本届福州市政协的工作思路,亦是此次大调研的主旋律。自今年年初以来,市政协调研组先后召开调研启动会暨协商座谈会、专题学习会,多次拜访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工信厅相关业务处室,3次深入全市6个县(市)区12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座谈,并赴成都、重庆、广州、佛山、嘉兴、厦门、宁德等7个城市调研考察,全面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做法。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不同,这些调研座谈会创新采取了“1V1”形式,分别与企业家代表和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座谈交流。
“新能源产业的风口在哪里?技术研发力量的薄弱点在哪里?正在一线发展的新能源企业最有发言权。采取这种形式,不但可以让企业家毫无顾虑地讲真话、讲实话,而且能第一时间把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市政协调研组成员们一语道破“1V1”座谈方式的意义。
在调研中,谈到福州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时,大部分企业家将焦点集中在“科技创新”与“要素保障”上。比如:全市新能源领域虽已布局建设34家国家或省级研发中心,但是理论研究多、实践应用少,且各自为战,未能形成科研合力;企业多以生产基地的形式入驻,研发总部及内部研发体系较为欠缺,组建高层次研发团队的能力有限,期待更多扶持;氢能源制氢技术还有待进一步革新,海水制氢量产成本较高,储氢技术和材料也不够成熟稳定,需要政策指引、共同攻克;连江县、罗源县等地园区的产城融合度较低,职工生活较为不便,影响人才招引留用;高校培养的新能源专业人才较少、应用能力较弱,且对薪酬期待较高,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导致新能源企业招人难,人才严重短缺。
“发展深远海风电机组刻不容缓,尤其是集风、光、波浪能多能互补与海洋牧场、海水制氢、海上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正在从试验探索走向产业规模化发展。”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监事、总工程师李义对“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满期待,“希望政府积极协调,鼓励由中央企业牵头,联合省内相关创新中心、省级实验室、高校和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共同构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做好技术支撑。”
■ 高标准协商:议真事求真效
“是氢能还是电池?”“是向海挺进还是深入陆地?”“是区域联动还是走出特色?”……协商会上,与会人员直奔主题、把脉会诊、集思广益,提问“不修饰”,发言“辣味浓”。
当前,福州全市围绕提升新能源产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标,大力推进氢能、海上风电、新能源汽车、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着力打造新能源聚链成群的“热地”、新能源技术策源的“高地”、示范应用先行探索的“福地”,正加快建成新能源产值超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之城”。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市政协常委、智库专家,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陈建明率先发言,提出要下好科创“先手棋”,引培结合打造高水平新能源产业技术人才团队,依托闽都创新实验室建设高水平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并结合福州海域和闽江入海水量的资源优势,在潮汐能和盐差能领域率先突破。
可利用屋顶空间有限、产权界限模糊、投资回报周期长、金融机构投资积极性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以激励项目快速推进……市政协智库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祁新华细数当前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严峻问题,“希望将光伏产业纳入福州的‘双碳’整体布局中,依托省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组建技术服务机构,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助力打造山清水秀城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作为氢行业先锋代表,广东卡沃罗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常野在视频发言环节中坦言,氢能是全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建议福州积极关注氢能在交通、建筑、医疗、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场景。”
“建议在福州闽江口建设新能源装备及储能产业集群,并与宁德、莆田连成一线,促进闽东北大城市圈的发展。”
“建议紧抓‘电动福建’政策契机,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电动船舶、渔光互补、工商业储能、以储代柴等新产品示范应用。”
……
当天,全场“线上+线下”互动热烈,动真情下真功,议真事求真效,一个个观点、一件件问题、一条条建议,汇聚成福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智慧力量。
■ 高要求回应:动真格见真章
“当前,持续的科研投入让我们在新能源的‘风口’扎下了根,先后进入一众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中,但在一些重大技术创新研发的政策奖补方面还缺点‘火候’。”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作斌说。
“我们坚持培育高端平台,落实《福州市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配套奖励办法》,持续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给予配套市级奖励,推动创新平台提高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回应道。
同时,市发展改革委当场表态,“我们还将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加大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帮扶力度,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集群,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快培育和壮大全市新能源产业体系。”
氢能与燃料电池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福州大学教授、博导,福州市政府顾问王亚雄认为,全市氢能产业链虽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存在应用场景发展缓慢、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规模较小等问题,“要坚持以需定供、循序渐进,统筹相关资源,支持加氢设施科学合理布局建设,满足下游应用加氢需求。”
“人才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事业旺。”在市政协智库专家、福建省引进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赵永莉看来,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成长需要产业。为更好地推动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产业揽才、用政策引才、搭平台聚才,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才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将加强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搭建智能网联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培育智能网联核心部件优势企业。”“我们将持续以闽侯片区东南科学城科创中心为重要载体,打造福州市氢能产业技术中心,推动‘氨-氢’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纷纷回应。
委员、企业与部门之间坦诚互动,不断凝聚共识与合力。
共谋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道,委员和专家学者共同用“为”的担当,展协商成事之“能”。
“此次专题协商会选题很精准、调研很深入、成果很实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融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机遇,明确发展方向,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四大经济’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来抓,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集聚中心。”听取与会人员发言后,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贤德由衷表示。
刘卓群表示,市政协将聚焦市委中心任务,持续为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多建真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助力全市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为福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