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上发电、棚下种植,一地两用、阳光共享,实现了双层效益……”说起不久前在福建省福州市农垦集团、三峡福建能投产业园公司的调研经历,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建省大地管桩有限公司总裁杨金辉眉飞色舞,“‘农光互补’的设计思路太棒了!”
“如今,古老的茶搭载着新能源产业,又展现出一番新的面貌。我们在茶山开发‘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项目,可开发规模预计将达到350兆瓦以上。”调研时,技术人员介绍的开发数据更令杨金辉欣喜。
“新能源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城市发展的新兴驱动力,也是福州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作为制造行业的专家委员,这些年杨金辉对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及科研技术创新与潜在应用场景,一直保持着敏锐的“嗅觉”。
2021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五部门批复福州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福州成为重要的氢源供应基地。与此同时,全市加强开发利用,光伏电站已并网46.57万千瓦,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7.75%;闽侯县于同年成功入选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试点县,光伏发电就此“走红”屋顶。
借“光”真能生“金”吗?“晒晒太阳”就能“躺赚”吗?杨金辉决定先自行前往一探究竟,“会会”这位屋顶的“王者”。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我们政协委员的履职基础。”杨金辉认为,建真言、献实策,绝不能只是“拍拍脑袋上上网”,得有实打实的“一手资料”。
来到闽侯县竹岐乡,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少村民人家由光伏板组成的新型“屋顶”,正“闪闪发光”,源源不断地生产清洁电能。
“没想到,我们也能有‘阳光收入’。”竹岐乡的村民阮本灿开心地说。今年以来,他和几家村民联合共建了屋顶光伏,现在家庭用电都是取自屋顶光伏的电。
“夏天发电量比较高,现在冬天发电量就少了。”“安装在自家屋顶的光伏发电设备不会占据额外的空间,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了二次污染。”……一家一户的走访,让杨金辉听到了不同人家的声音。
返程途中,整理着调研资料的杨金辉突然意识到,“我还得再听一听来自企业的声音。”当天,他转头赶赴了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等地,当面求取“真经”。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拥有全市最大的屋顶光伏项目,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13.55兆瓦,年平均上网电量将达到1260万千瓦时。”面对了解到的这组新数据,杨金辉倍感振奋。
但兴奋之余,他也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原来,在调研中,杨金辉还发现,目前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硅料价格已从2021年初的8万元/吨,上涨至31万元/吨,累计上涨近3倍,对整个光伏产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要确保行业理性发展和能源安全,鼓励全市光伏产业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领域,主动与省内拥有硅材料提纯核心技术的企业合作,依托全省资源优势大力抢占光伏产业上游市场空间,强化与周边浙江、江西、广东等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开展合作,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杨金辉建议道。
同时,杨金辉呼吁,针对光伏行业“储能天花板”问题,要鼓励支持与储能产业高度相关的电力辅助服务、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持续扩大并整合光伏发电终端市场,有效解决“用不完电”和“来不及用电”的问题,提高光伏发电利用效率。
今年,杨金辉与陈真锋、张伟霞委员还将“关于促进福州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作为提案提交。协商会当天,该提案作为今年一号重点提案,得到了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等部门的现场回应。
当前,充分吸纳该提案建议,福州全市正积极响应“电动福建”建设,持续在台江区、马尾区等地建设“光储充检”智能充电站,打造城市充电服务新场景,并组织编制《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支持“光储充检”新一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光储充检”智能充电站100座。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未来‘光伏+’将更广泛地拓展应用场景,光伏的上、下游行业也将迎来发展更加向好的局面。”杨金辉坚信,追“风”逐“日”的新能源产业的“春天”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