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用心用情用力助推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机关在安徽舒城和颍东的帮扶故事

本报记者 胡方玉 刘彤 张园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15日   第 01 版)

今年7月和11月,全国政协机关分两批共选派12名干部分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和阜阳市颍东区——至此,从2013年7月全国政协选派第一批挂职干部算起,十年来已先后有60名干部将青春和汗水洒在这片热土之上。

如今,脱贫攻坚如期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在广袤的龙舒大地和颍河东岸,帮扶的故事却仍在继续。当前,全国政协机关挂职干部正在落实全国政协领导关于做好帮扶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做好“五员”的要求,即化身宣传员、战斗员、服务员、信息员和联络员,把挂职当本职,把他乡作家乡,把乡亲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力助推当地高质量发展。

■ 上接“天线”强动力

距离颍东区新华街道吕寨居委会大约2公里的乡村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着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吕寨居委会的光伏电站就在其中。

这是全国政协机关2016年协调帮助建设的光伏电站,年收益额在15万元以上。“电站投产当年,村里的50户贫困户每年就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益;整体脱贫后,电站收益的60%都用于村公益事业。”吕寨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姚守杰介绍。

在颍东区实现整体脱贫之前,集体经济薄弱、自然资源缺乏,无劳动力、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村不在少数。如此困局如何破解?全国政协机关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后决定:积极支持颍东区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

颍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扶贫办主任梁怀勇对此记忆犹新:当时全国政协机关在颍东挂职的干部陈中鹏先后两次带他进京走访国家能源局,咨询政策、争取支持。最终,“在全国政协机关的协调推动下,颍东区争取到了3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带动50个贫困村和5700多户贫困户增加收益2800余万元。”梁怀勇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难掩兴奋。

像这样挂职干部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的例子,在舒城和颍东两地还有很多——

2022年8月,一个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的智慧温室在舒城县桃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落成,项目规模为皖西最大。

“项目建设资金是由全国政协机关协调争取的。智慧温室建成后,我们开展番茄无土栽培工作,成为园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阮琦琦介绍,项目建成才一年多,不但快速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还成为全县乃至六安市的网红打卡地,前来园区参观的农业培训学员和群众络绎不绝。

在阮琦琦看来,这个项目的意义远不止经济效益那么简单:“不断有中小学生来到园区开展研学。对孩子们来说,这里能让他们领略高科技农业的魅力,了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他们从小立下科技报国的志向。”

在桃溪产业园区不远处的舒城县经济开发区青墩村,一个集社会服务中心、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旅游休闲观光、渔业一体的“三产”深度融合产业项目已初露雄姿。

这个项目同样得益于全国政协机关的帮扶。据青墩村党支部书记桂霞介绍,自2017年以来,全国政协机关先后派出叶松、李章程、于一3位同志驻青墩村担任第一书记。三位同志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产业帮扶上持续发力,先后协调各类资源及2500多万元资金,建设起瓜果采摘大棚和垂钓基地等项目。

2012年以来,全国政协机关从思路、规划、人才、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两地全面支持——

在舒城县,全国政协机关先后直接投入672.98万元,引进各类资金3625.7万元,协调各类捐赠物资折合金额共计4316.97万元。帮助协调解决万佛湖创建5A级景区、丰乐河中小河流治理、棚户区改造、杭埠道路下穿合九铁路、杭埠产业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在颍东区,全国政协机关协调联系十余个部委、央企和科研院所,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资金支持8.23亿元,协调建设涉铁项目并依规减免2000余万元费用,协调土地增减挂钩指标1000亩、开发区扩区9.6平方公里,推动采煤湿地公园实现优化调整,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并获相应资金支持。

发展的动力,在持之以恒持续帮扶中愈发强劲,并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显著变化——

舒城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对口合作、“合肥—六安”同城化等重大机遇,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颍东区着力对现代农业、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3+1”主导产业提质扩容,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05.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267.3亿元;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5.4亿元增至2022年的18.4亿元……

■ 下接“地气”固基础

对口帮扶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全方位谋划、立体式推进。所以,除了产业帮扶,全国政协机关还选择智力帮扶、爱心帮扶、党建帮扶3个着力点,精准发力、全面助力,并在十年帮扶实践中形成了“发挥四方力量、聚焦四个方向”的定点帮扶模式,即: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办公厅、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和挂职干部四方面力量,重点围绕智力帮扶、产业帮扶、爱心帮扶和党建帮扶四个方向发力,推动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2019年4月24日,一场小雨让春日的首都北京略显清冷。然而,全国政协礼堂一楼前厅却是一派热闹景象。

当天,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七次在京委员活动日正在此举行。除了既有安排,一个特别环节成为现场的焦点——舒城县和颍东区的农产品展销活动。

这是全国政协机关第三次举办这样的活动,而舒城县“零距离电商公司”总经理汪远长则是第一次参加。“我们的土特产第一次走进全国政协礼堂,让我分外激动。”汪远长告诉记者,除了卖出去不少产品,他还在展销会现场看到了其他企业在市场开发方面的精准探索,和自己的原生态农产品形成的鲜明对比。而现场很多委员专家给出的发展建议,更是让他感到大有收获、不虚此行。

这次见闻让汪远长一下子打开了思路。回去后,他们对标市场,对产品类型进行了细分、调整,果然迎来了市场的积极反馈,“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我们的产品,营业额超过之前3倍。”

帮扶也需要双向发力——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

2023年10月13日,颍东区和谐路小学内比平日里多了几分欢歌笑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开展的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文化下基层”活动在这里举行。在4天的时间里,委员们先后深入颍东、舒城等地,开展书法讲座、戏曲进课堂、图书捐赠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把精神食粮送到基层一线。

对此,颍东区冉庙乡中心学校党委书记官杰感触良多。在这所学校的科普教室的荣誉墙上,悬挂着整墙的各类荣誉证书。“这些荣誉与全国政协的帮扶密不可分。”官杰介绍,201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原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专家来学校举行了“送科技下基层”活动,冉庙中心学校获赠了中学科技馆和云教室。“这给学校的科技教育播下了火种。”老师们至今对此心怀感激。

很快,播种就迎来了收获。当年,冉庙中心学校科技组在2017年安徽省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上,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今年7月,在一项全国性比赛中,该校学生更是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

颍东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朱明友介绍,全国政协机关近年来积极组织青联界委员、协调儿基会等公益组织在全区捐建专用教室20个,捐赠图书杂志4.7万余册、各类文具价值610余万元、衣物1.6万件,投入改造校舍资金160余万元,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总校与阜阳市城郊中学开展结对共建,为颍东引入了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协调公益组织捐建2个村级卫生站,捐赠价值近7600万元的医疗器械。2022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与颍东区签订医疗战略合作协议,颍东区妇幼保健院挂牌“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技术指导单位”。

全国政协机关还全面推动舒城、颍东基层党支部和机关相关室局党支部“结对子”,深入开展党建帮扶。结合工作实际,部分专委会办公室、事业单位和两地相关部门共结成了21个党建互助对子。

2021年,原先“思想武装不起来,活动开展不起来,群众带动不起来,干部群众精神提振不起来”的舒城县青墩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实现这一大步跨越,得益于全国政协机关在党建方面给予我们的关怀指导,通过结对子,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研究改进自身问题,支部战斗力、引领力焕然一新。”青墩村党支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除选派挂职干部外,全国政协机关还累计接收10批次、40名两地干部赴机关挂职锻炼,并持续完善各项制度和关心关爱举措,帮助两地干部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长期对两地给予培训名额支持,机关领导、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专题授课、示范教学、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精准培训,参训人员超1.2万人次。

■ 撸起袖子加油干

初冬的大别山东北麓,层林尽染。舒城县干汊河镇顺河村沐浴在和煦的秋日暖阳里。

虽然暖阳当空,顺河村挂面厂的刘友贵大姐却总觉得心里“不得劲儿”:“陈书记回北京了,我还没来得及和他道别呢,至少要让人家带上几斤面条给家里老人尝尝啊!”

刘大姐惦记着的“陈书记”名叫陈思哲,是全国政协机关选派到舒城的一名挂职干部。陈思哲2021年10月来舒城,一年后到干汊河镇顺河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期间他曾多次来厂里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先后争取全国政协机关和港澳台侨委员会协调资金共计45万元用于通组道路建设——困扰刘友贵挂面厂的道路运输问题也随之得以解决。

“党建工作、乡村振兴、民事纠纷调处化解、农田事务、各类公益宣传、志愿者服务等,什么事他都积极参与。”在顺河村党支部书记宋功成看来,这位和自己孩子同龄的挂职干部工作始终充满着激情。

短短一年,顺河村各方面工作面貌一新,超过600户群众的家门口,都留下了挂职干部的足迹。“时间过得好快啊,他们这么一回去,我还真有些不适应呢。”宋功成说这话的时候,眉宇间的不舍清晰可见。

和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颍东区冉庙乡冉庙村党支部书记于振洲。

去年10月,在颍东区挂职满一年的全国政协干部田鸽、刘金坤、刘嘉诚来到冉庙村。“他们都很年轻,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刚开始还怕他们不适应。”于振洲初见这些年轻人的时候,不是没有担心。但这些青年干部一到村里,马上热火朝天地进入了工作状态,于振洲才发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党建、妇联、共青团工作、产业帮扶……村里的各项工作推进现场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这些年轻人,真的不一样!”于振洲说,在他记忆里,除了感染新冠病毒那几天,这几个青年干部从来没有休过假。

于振洲指着村里一栋新盖好的2层楼房告诉记者,这是全国政协机关用帮扶款建设的新厂房。“近两年,全国政协机关先后支持了我们100万元,用来建设600多平方米厂房。”于振洲说,目前这座刚刚落成的厂房已经与一家小型服装厂签约,每年村集体可收入租金3.5万元,还可以带动20多个脱贫户至少40人实现就业。

“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人敢想敢干的朝气蓬勃,也看到了他们不遗余力的责任担当——他们带着满脸稚气而来,用辛勤和汗水播下幸福的种子;他们带着坚毅和自信而回,带走了我们的感激与牵挂;他们留下的,是当地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对美好生活向往更足的底气。”于振洲说。

■ 倾情接力促发展

十余年倾情帮扶,换来了帮扶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全国政协机关挂职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也结下了深情厚谊。

“一任挂职行,一生江淮情”。所有参与挂职的同志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无论身在何处,始终会把自己当作当地一分子,始终牵挂着当地群众,一生不变。

而对于舒城、颍东两地干部群众而言,每一位挂职干部都会让他们心心念念、依依不舍——“他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展现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舒城县政协秘书长穆俊年表示。

每一位挂职干部都会让当地干部群众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全国政协机关的帮扶工作,凝聚了各方面的帮扶力量,也凝聚起我们当地干部群众的力量;选派来的挂职干部,像一团团火苗,点燃了我们乡村振兴的信心,照亮了我们高质量发展之路。”颍东区政协秘书长关勇这样说。

帮扶之路永不停歇。2023年9月14日至15日,全国政协机关在皖全体挂职干部赴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两地开展集体调研暨党史学习教育。此行的挂职干部中,除了有挂职一年以上的“老干部”,也有刚刚抵达舒城、颖东开始挂职锻炼的“新干部”。

对于新人来讲,如何接过前任的接力棒,续写乡村振兴的故事,是他们面临的必答题。而此次集体调研暨党史学习教育就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调研开始前,大家专门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学习全国政协机关定点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全国政协党组关于做好帮扶工作的部署安排,并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求,交流理论学习心得,分享挂职所得与成长感悟,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在六安市独山镇的六霍起义纪念馆内,挂职干部们被悲壮光荣的红色历史震撼,为英雄的大别山军民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甘于牺牲、勇挑重担的奉献情怀动容。

重温红色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20年武装不断、四个时期革命火种不灭”的壮丽史诗,挂职干部们内心充盈着奋进的力量。顾往思今,大家感受到,新时代的皖西儿女正积极汲取传承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的内核与力量,从过去的“担当”思考今日的“作为”。

带着新的嘱托,带着新的希望,如今,新一批挂职干部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舒城、颍东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医院,出现在120多万两地乡亲之中。

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广阔天地中去,用我们的真情接续,换这方热土的丰饶!而这,正是全国政协机关全体在皖挂职干部的共同心声。

2023-12-15 本报记者 胡方玉 刘彤 张园 ——全国政协机关在安徽舒城和颍东的帮扶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293.html 1 用心用情用力助推乡村振兴 54,29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