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民进会员呼吁:

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 王有强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15日   第 09 版)

截至2022年底,全国乡村民宿规模超过7000家,市场营收超过200亿元。“乡村民宿连接起乡村与城市、旅行与生活、情怀与商业,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日前,民进河南省信阳市委会副主委、信阳市平桥区政协副主席陈明德在内蒙古、宁夏、洛阳、安阳、信阳等地展开调研,在调研中他了解到,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规模不够大、规划不够细、发展不均衡、特色和文化内涵不够深、旅游和产业带动不力等问题,亟待改进。

“乡村民宿经济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大部分民宿属于利用自己的空房自发经营,个体零散为主,各地缺少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的统筹谋划,缺乏详细的民宿发展路线图,缺少重点区域民宿产业聚集区建设的详细规划,缺乏民宿与文旅产业、国土空间布局衔接性规划。”陈明德为此建议规划先行,进一步研究制定民宿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民宿发展规划线路图。因地制宜,客观评估,科学配置,统筹规划好民宿发展集聚区;重点做好“百家”民宿,“千家”民宿集聚区详细规划,科学配置公共设施与服务资源,逐步形成梯次配置合理、规模集聚适度、特色主题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乡村地域文化是乡村民宿的灵魂。民宿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有别于酒店的体验感和主题性。“目前大部分民宿只是传统农家乐的升级版,不注重对地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挖掘,一些新建民宿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外地网红民宿,没有将本地文化融入其中,缺乏文化的吸引力和民味的体验感。”陈明德建议加强乡村民宿文化创意设计,讲好乡村故事,讲好地方历史名人和典故,讲好当地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建成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乡村民宿。此外还要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加强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更深厚的潜力和文化软实力。

“有些地方传统景区几十年如一日,面貌依旧,体验项目推陈出新不够,新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由于缺乏旅游带动和产业依托,部分民宿产业入住率不高,经济效益偏低。”陈明德为此呼吁加快旅游设施的更替,加强旅游模式的创新,让传统景区火起来,从而带动旅游景区附近的民宿火起来;进一步推动民宿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景区、观光农业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交通一体化,配套设施一体化,满足民宿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2023-12-15 本报记者 王有强 民进会员呼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338.html 1 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54,33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