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作为《巴黎协定》后的首次“全球盘点”,COP28达成共识

地球将开启“降温模式”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21日   第 05 版)

人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绿区”的中国馆前拍照。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数千场活动、超过11万人注册参会……2023年11月30日-12月12日,来自近200个缔约方的谈判代表齐聚迪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虽然历经波折,充满艰辛,但全球还是达成了一致,完成了《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推动气候大会取得了积极成效。大会决定在最近10年加大气候行动力度——为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以内共同努力。

大会由此发出明确信号:化石燃料时代已进入尾声,世界正迅速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这意味着全球气候行动迈出了重要一步,地球或将开启“降温模式”。

向实现1.5℃温控目标看齐

这注定是史上最热门的大会之一:对《巴黎协定》进行首次全球盘点,同时对比距离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2摄氏度以内、尽量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还有多远。

升温1.5℃或2℃将意味着什么?

高温、热浪、暴雨、台风增多……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温度的问题,正在给不同地区带来多种不同的组合性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将随着进一步升温而增加,包括干湿的变化、风、冰雪的变化、沿海地区变化和海洋的变化。

今年以来,极端天气更是频频出现:玻利维亚几个月来遭遇异常高温天气,在非洲东部,连日的暴雨引发洪水,导致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多地被淹……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

国家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刘芸芸表示,全球变暖极大地增加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振荡峰值,这意味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更加频发、强发、广发。

据世界气象组织在COP28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称,2023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摄氏度。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温升1.5℃时,热浪将增加,暖季将延长,而冷季将缩短;全球温升2℃时,极端高温将更频繁地达到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临界耐受阈值。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在COP28边会上表示,气候变化这个热门话题的背后,是人类历史、现在和未来都要面对的气候适应与恢复力的大挑战。应尽早将气候适应和恢复力提上日程,集结全人类的智慧和各国的行动,共同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巴黎协定》于2016年4月22日由175个国家正式签署,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依照《巴黎协定》,《公约》缔约方大会应在2023年进行第一次全球盘点,此后每5年进行一次,以评估实现《巴黎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推动各方不断提高行动力度。这也注定今年的COP28世界瞩目。

“为期两周的COP28其实已经提前准备了一年,”负责组织协调政府间谈判的COP28亚洲事务高级顾问高杨告诉记者,“COP28大会主席在过去一年中访问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并提前一个月在阿布扎比召开了预备会,召集70多个国家的部长,也就是参与COP大会正式谈判的核心成员提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预期。”

化石能源将退出历史舞台

两周的密集谈判再加上一天“超时”加班,“阿联酋共识”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也是《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共识。

决议提出,为实现1.5℃温控目标,全球需要大幅、迅速、持续地减排温室气体,到2030年将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43%,到2035年将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60%。

“重要的是,决议对各国制定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提出了指导意见:应设立雄心勃勃的目标,涵盖经济领域的所有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向1.5℃的温控目标看齐。这将敦促各国在2025年年初提交的2035年NDCs中包括完整且符合1.5℃路径的减排目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国际气候高级战略主任杰克·施密特表示。

决议也表示,与2019年相比,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减少43%,才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

有专家表示,“全球盘点”被认为是COP28的核心成果,因为它包含了谈判气候行动的多个要素,各国现在可以利用这些要素制定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计划,以推动202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确定。

更值得关注的是,决议提出“在能源系统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在这个关键的十年加速行动,确保在2050年实现科学所要求的净零排放”。这是各国第一次就实现能源转型的具体基准达成共识。

“虽然所有领域都应该停止使用化石燃料,而不仅仅是能源系统,但这个表述本身就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化石燃料时代已至尾声。我们现在需要果断行动,迅速推动能源转型。”杰克·施密特说。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气候与能源议题全球负责人、COP20主席曼努埃尔·普尔加·维达尔表示,“各国同意逐步摆脱化石燃料,但在COP28上未能就全面淘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达成共识。尽管如此,这仍是一个重要时刻。在经过三十年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后,各国终于将焦点转向造成气候危机的重要原因——化石燃料。这标志着我们迎来了结束化石燃料的时代。”

“为了一个宜居的地球,我们需要全面淘汰所有化石燃料。各国现在必须努力改变其能源系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用风、光等清洁、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取代污染严重的化石燃料。”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表示,“这是史上第一个呼吁摆脱化石燃料的全球气候协议,地球将开启降温模式。”

“COP28的决议以及谈判场外达成的多项承诺与宣言给1.5℃目标打了一针‘强心剂’。世界开始承认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样的世界是有希望的。为了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将承诺落实为实质进展。”杰克·施密特说。

出席COP28的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大会取得的成果符合中方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反映了各方愿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展现更多灵活性、建设性的趋势。

中国始终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务实的实践者

75场双边会见、15场大会多边活动、100多场中国角边会活动……本次大会上,我国也全方位展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务实行动和显著成效,并为推动各方聚同化异作出重要贡献。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中国代表团赵英民团长以及解振华特使,在不同场合都阐述了中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对COP28的一系列主张,特别强调了要守正创新。

柴麒敏进一步解释道,《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很多重要的机制和原则,比如“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要关注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需求,它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这当中既要看到像发展中国家已经作出的贡献和努力,也要看到发达国家因为它的历史责任它应该率先采取行动来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目前已经出现的很多实际的问题。

事实上,本届大会开幕前,中美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宣布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确定了在能源转型、甲烷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循环经济、低碳城市等重点领域的具体合作计划和项目,推动合作机制化、具体化、务实化,并围绕多边重点议题深入交流、达成共识。

COP28大会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政府在行动、企业在行动、公众也在积极贡献力量。本次大会上,中国碳普惠的成果和案例也向世界展示数字化带动全民减排的中国经验。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介绍了目前山西省碳普惠机制——“三晋绿色生活”已带动全省430万人参与消费端碳减排,累计减排次数超过1亿次,减排量达到10.5万吨。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介绍了践行绿色生活、以碳普惠带动绿色消费的案例——“2023北京绿色生活季”。该平台已有956.5万人参与,减排次数超1.17亿次。平台产生的减碳量还支持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实现碳中和。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分享了泸州“绿芽积分”通过搭建10大减碳场景,并通过实物奖励和公益助力两大激励模式正向反馈公众持续参与。

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绿普惠创始人陶岚指出,气候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现有的消费模式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消费意识和生活理念。同时从消费端倒逼生产端减排,最终实现消费端、生产端双向协同发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碳普惠作为引导公众参与绿色生活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或将成为全球趋势。绿普惠将持续推动碳普惠体系化、标准化、平台化发展,带动更多公众参与减碳,做好消费端降碳的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陶岚说。

2023-12-21 本报记者 王菡娟 作为《巴黎协定》后的首次“全球盘点”,COP28达成共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595.html 1 地球将开启“降温模式” 54,5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