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搭平台 纳真言 聚共识 促发展

——甘肃兰州“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活动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谯喜龙 陈熙强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21日   第 12 版)

12月12日,首期“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召开。

近年来,兰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文旅产业上下功夫,从环境建设、景点景区建设、品牌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共同发力,让兰州旅游火爆“出圈”。

如何高质量推进兰州文旅产业发展,助推美丽兰州建设?12月12日,兰州市举办首期“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张晓强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共谋兰州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人才等成为会上讨论的热词。

聚力打造兰州文旅新空间

兰州市政协委员、甘肃游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曦一直在关注兰州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他参与了这次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调研,全面了解兰州文旅发展的真实情况。他建议,要打造兰州新名片,拓展“三维”新空间。拓展城市楼顶空间,打造兰州生活新模式。当“绿化+社造”的楼顶形成集群效益时,必将成为兰州新的天际线、新的城市名片。拓展半山休闲领域,支持高端民宿发展。在两山依山就势设计高品质民宿,形成集群效应,点燃本地民宿产业“引擎”。拓展城市上空空域,开发低空旅游产业。发展低空旅游,开发热气球、直升机、滑翔伞等项目,不仅能将两山一河以及城市景区完美结合,也能让旅客“换一种方式欣赏兰州美景”,这势必将成为兰州旅游的新亮点。

兰州市榆中县政协委员、榆中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金美萃建议,建设兴隆山大环线风景旅游区,新建兰州市区至榆中县兴隆山大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借鉴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的模式,打造精品民宿、自驾宿营、摄影基地等,努力开发民俗旅游、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旅游产品,把环兴隆山区域建设成为兰州的“后花园”。

深度挖掘优秀历史文化

近年来,兰州市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增强兰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在图书出版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编纂出版的关于兰州历史、文化类图书约有300多种。特别是2021年出版发行的《兰州通史》,编纂历时4年,共5卷240万余字,弥补了兰州市没有城市通史著作的空白,为全面认识兰州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立足新时代视角,怎样才能以讲故事的方式系统传播兰州文化?兰州市政协委员、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汪志刚建议,依托《兰州通史》的学术优势,创作出满足当代读者阅读需求、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雅俗共赏的《兰州故事丛书》。应该将《兰州故事丛书》编纂列为全市重大文化工程,做好前期论证和顶层设计,成立编纂委员会,编制工作方案,做好编纂规划,推动实施编纂工作。

甘肃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再聪表示,兰州是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建立西秦政权的陇西鲜卑就曾活动并定都在兰州一带,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议全面收集整理有关西秦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运用先进的声、光、电多媒体融合技术,全面展现兰州鲜卑历史文化发展的史实和鲜卑人在金城留下的故事,打造鲜卑族遗产文化都城,提升兰州现代都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产业助推文旅事业发展

兰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兰州市政协委员、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军建议,省市联合设立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按照“政策性引导、多元化募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基本投资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使项目、资源、资金、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省市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精准助力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重要的城市名片。兰州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研究员牛铮超和市社科院副研究员韩晓东建议,借鉴外地经验,打造完整产业链,力争将牛肉面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成立兰州市牛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支持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牛肉面原辅料新品种研发基地。打造一批牛肉面产业基地,建立健全集产品质量、技术规范、经营管理、服务规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做好牛肉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保护,以“非遗+研学+旅游”模式,让消费者和游客能够了解牛肉面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原材料科普、制作工艺等。

兰州市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教授林柯和上海新铮信集团驻西北首席商务代表邵君认为,先行试点对数字文旅IP资产的开发和运营,争取使合规数字交易平台在兰州挂牌落地,为兰州优质文化旅游资产开展数字化开发服务。在丰富本地数字资产的开发积累与交易活跃度后,尝试在香港共同申请数字资产二级交易牌照,为兰州乃至西部文化IP出海和赋能实体经济探索新模式。

依托高校助力文旅产业

兰州的众多高校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兰州大学校史馆和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甘肃农业大学博物馆、兰州文理学院文创空间等。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芳表示,可以借鉴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的经验,联合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推进高校旅游,放大学校的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兰州文旅的品质,增加资源容量。同时,还可以和相关高校开展合作,加大对会展旅游的研究,在借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厦门、重庆、大连等会展旅游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兰州的优势与特点,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探讨提升兰州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发展策略,大力促进会展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大兰州旅游文化圈”建设,不断加强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但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人才缺失和流失的问题。兰州市政协委员、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孙紫夏表示,应与高校文旅专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智库,整合当地资源。在建立人才智库时,要整合兰州市各行各业的人才,汇集各行各业的力量,不同行业不同视角的人既可以为兰州市文旅宣传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想法,也可以成为兰州文化名片的传播者。

放大自媒体传播矩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路径。例如,东方甄选甘肃行,除东方甄选自身账号的传播量外,据不完全统计,兰州本地自媒体的播放量也突破了亿级。

兰州市政协委员、甘肃友邦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冬波建议,制定自媒体矩阵传播的总体规划和策略,充分整合各方自媒体的资源,形成兰州文旅传播的自媒体传播矩阵联盟。加强与区域外的平台和人才队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宣传活动和推广工作,从而为兰州文旅传播带来新的思路和内容。针对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利用矩阵突出特色、利用信息技术将服务功能嵌入到自媒体打通服务链,塑造更为鲜明立体的兰州文旅形象。

汇聚智慧助力文旅发展

10名政协委员从文旅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内涵提升、品牌打造、资金保障、人才支撑、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张晓强边听边记,不时插话与委员们互动交流。

在听取委员发言后,张晓强说,通过开展“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活动,“零距离”与政协委员交流协商,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推动市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广聚共识、广集众智、广谋良策。

“兰州作为黄河之都,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富集。”张晓强说,兰州发展文旅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发展前景广阔。既要正视问题、看到差距,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推动全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市、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坚持全域布局编好“大规划”,坚持全域联动建设“大景区”,坚持全域发力推进“大项目”,坚持全域提标完善“大配套”,坚持全域覆盖优化“大服务”,坚持全域统筹开展“大营销”,持续提升兰州文旅的知名度、美誉度、辨识度。

张晓强表示,要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科学确定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加强跟踪督办,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把“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活动办得更好、更有质量、更有成效。市政协要树牢一线意识、践行一线作为、作出一线贡献,聚力强省会,着力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当好“生力军”,围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展现更大作为。画好“同心圆”,汇聚更大力量,推动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同行、合心合力合拍,凝聚起加快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强大合力。

“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活动是兰州市委支持政协工作的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兰州市委对政协工作和委员声音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市委发扬民主、汇聚民智的优良作风。兰州市政协主席王宏说,本次活动,兰州市政协积极行动,省市县政协委员联动,深入景点及企业,摸清真实情况,找准突出问题,整理汇总信息,反复论证,形成有分量、有深度调研成果,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为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贡献智慧。

(通讯员 谯喜龙 陈熙强)

2023-12-21 通讯员 谯喜龙 陈熙强 ——甘肃兰州“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活动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628.html 1 搭平台 纳真言 聚共识 促发展 54,6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