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大!泥巴路硬化了、旱厕改造了、房子修好了,都很好!”
12月1日下午,“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贵州省大方县羊场镇新田村,村民蒙大姐激动地向记者讲述多年来村子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在农工党中央的帮扶下,曾经深度贫困的新田村,如今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说起变化,羊场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李定威最有发言权:“以前每次来新田村,抬头看到的是破旧不堪的土墙房,脚下踩的是颠簸不平的羊肠泥路,稍不留神还会踩到牛粪,连接村子和羊场镇的只有一条10余公里的泥泞小路。”据了解,为了全方位改善新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农工党中央协调1000万元公益彩票基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工党贵州省委会也联系党员企业捐资,推进新田村“三改”“两硬化”等项目建设。
在多方推动下,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欠缺等制约新田村发展的难题被一一破解。记者团走进新田村生态广场,目之所及全是干净整洁的路面、灰白色的小楼、崭新的健身器材……村民们记忆中破旧、落后的模样早已消失不见。
新田村支部书记杨远良介绍,农工党先后帮助协调引进发展资金高达1567.45余万元,除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还从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帮扶,包括协调党员企业捐资新建“新朱同心幼儿园”、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完善卫生室功能等,致力解决新田村“上学难”“看病远”等问题。
帮扶的关键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如何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助推当地产业发展?农工党中央曾派驻到新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彭正钰认为,新田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自然条件差而导致的经济基础薄弱。
“有村民开玩笑说,新田村的名字里有‘田’,但村里却没有田。”彭正钰告诉记者,以丘陵为主的新田村以前石漠化特别严重,没有一亩水田,发展产业困难重重。
为破解发展难题,彭正钰和村干部们积极探索,在农工党中央、农工党贵州省委的帮助下,在相邻的朱仲河村、陇公村“借”田发展,建立小龙虾养殖基地。此外,还通过协调企业捐资、提供技术指导等,在新田村发展天麻、魔芋、冬荪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种植。
在新田村,村民开展种植养殖生产的一个重要依托,就是“同心圆博爱家园”乡村振兴项目。这是农工党中央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示范项目,以“5+X”模式实施,“5”即每村“成立一个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改造一个村级服务站,建设一个文化广场,专设一笔预算不低于15万元村级红十字会管理农户无偿使用、循环运行的生计金,建立一个励业帮扶培训基地”,“X”为自选项目,如“人道主义救助”“童伴妈妈”等。
自2018年开始,“同心圆博爱家园”乡村振兴项目在大方县19个乡镇46个村持续实施,共计投入资金1864万元。项目中设立的“生计金”以“发放生计金—收益返还—滚动使用”的模式循环运作,如今已经成为帮助新田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
村民杨远峰2019年借用生计金2万元,养殖肉牛4头,2021年卖牛获得收入6万多元;
村民田东林2019年借用生计金2万元,种植前胡10余亩,2021年获得收入8万多元;
……
“‘生计金’有别于传统直接免费发放帮扶物资、资金的形式,改变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了群众的内在动力。”杨远良表示,新田村生计金资金45万元,目前已惠及群众63户252人,收到爱心捐款5680元。
当前正值冬荪的采收季节。采访时,很多村民都在自家院子冲洗刚刚采回来的冬荪。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冬荪,承载着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产业兴旺正成为新田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长效举措。
“山上有刺梨、林下有冬荪、地里有前胡、田里有鱼虾”,新田村的蝶变之路,离不开农工党中央的聚力帮扶。展望未来,乌蒙深山中这片满载着希望的乡土,大有可为。
(王亦凡 黄静 汪俞佳 李晨阳 鲁雅静 刘佳政 杜晓航 赖仁杰 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