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我国学生的关键能力怎么样?

万作芳 高长平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27日   第 11 版)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新华社发(唐克摄)

编者按: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目标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众多研究认为,关键能力是指那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且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际,让我们借助已有研究成果,看看2024年,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强化哪些关键能力。

为了提高我国学生关键能力,中学生应侧重于综合素质提升,本科生应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高职生应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我国各类学生均存在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不足。

关键能力举世关注。本文主要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麦可思研究院(MyCOS)等研究结论对中国学生关键能力优势与不足展开分析。

中学生:

中国四省市学生关键能力素养表现优异,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中学生关键能力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是我国2006年以来引进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测试项目。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大多处于初三或高一)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它主要考查义务教育末期学生是否掌握参与今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PISA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这三个领域组成了PISA评估循环核心。每三年举行一次,最近一次测评是在2022年9月(PISA2022),此次测评的亮点是新增了面向所有项目参与国15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测评项,目前正在进行中,相关结果要在2024年才能发布。有观点认为,PISA已经成为在国际水平上审视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之一。

2019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18)的测试结果,这一结果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PISA测试内容仍为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三个领域,但重点考察数字化阅读。在这次测试中,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的361所学校的12058名学生参与了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参测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指标上的平均成绩为555分、591分、590分,均排名第一。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达到基础水平及以上的比例为94.8%、97.6%和97.9%,基本素质达标率也是第一。此外,我国学生在认知激活教学指数上为0.56,在所有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该研究认为,中国四省市学生测评结果成绩突出、优势显著,呈现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学生关键能力素养具体表现:

平均成绩第一。即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测评结果居参测国家(地区)第一。第一、在阅读方面,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为555分,排名第一。这个成绩表明中国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素养,能够有效地获取、理解、分析、评价和交流信息。这得益于中国教育体系中对阅读能力的重视,以及中国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家庭阅读习惯。第二、在数学方面,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为591分,排名第一。这个成绩表明中国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素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得益于中国教育体系中对数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第三、在科学方面,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为590分,排名第一。这个成绩表明中国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这得益于中国教育体系中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单项差异较小。即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差异小。根据测试结果,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平均成绩分别为555分、591分和590分,均排名第一。同时,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达到基础水平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4.8%、97.6%和97.9%,也均排名第一。经统计分析,有研究认为,中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关键能力素养得分的标准差及在三个测试领域分别处于第95百分位与第5百分位的学生成绩差都要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测评的平均水平和新加坡的水平低,表明中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关键能力素养表现差异在国际水平上较小。

具有双重优势。即中国四省市学生关键能力素养表现具有顶端与底部双重优势。三科测试中中国四省市属于低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均较小,具有底部优势,而属于高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又较高,故又兼具顶端优势。从在所有参测国家(地区)素养高水平学生总量中的占比来看,参测国家(地区)数学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1.7%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一;参测国家(地区)阅读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13.4%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二;参测国家(地区)科学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2.3%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二;参测国家(地区)3个领域素养表现均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5.2%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一。

在2018年PISA测试中,中国四省市学生在关键能力素养方面表现优异。这种表现既展示了中国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教育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尽管中国四省市学生在PISA测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素养,我们需要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科生:

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但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方面有待加强

工作能力是关键能力的助推器。麦可思参考美国SCANS标准,把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根据麦可思的工作能力分类,分别是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2023年麦可思对本科生工作能力研究发现:毕业生能力达成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与职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科毕业生能力达成效果持续增强,其中在理解与交流能力方面整体达成效果较好;与此同时,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迭代和工作岗位更替速度的不断加快,毕业生创造、解决复杂问题、主动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数字技能亟待进一步提升。素养提升方面,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进取意识、乐观态度、遵纪守法观念均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麦可思研究结论:一是本科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稳步提升。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全国本科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从2018届的57%上升至2022届的 60%。从不同院校类型来看,“双一流”院校、地方本科院校近五年分别上升了2个、3个百分点,2022届均达到60%。二是本科毕业生能力达成效果持续提升。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全国本科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从2018届的84%上升至2022届的88%。从不同院校类型来看,“双一流”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均呈现上升趋势,2022届分别达到87%、88%。三是本科毕业生在理解与交流能力方面整体达成效果较好,应用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亟待提升。从毕业生各类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评价来看,2022届本科毕业生管理能力中的谈判技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说服他人等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中的设计思维、疑难排解、系统评估等能力,动手能力中的电脑编程能力的重要度相对较高。其中,设计思维、疑难排解、电脑编程能力的满足度均相对偏低。

综合在麦可思的本科生工作能力分析中,他们对中国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行的深入剖析,从学生关键能力的视角,可以得出了以下结论。

中国本科生关键能力的优势:专业知识掌握扎实,麦可思在对中国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较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这得益于中国教育体系中对专业知识教学的重视,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真学习和积累。实践操作能力强,中国本科生在实践操作方面表现突出,他们在实习或工作经验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与中国教育体系中注重实践教学的传统有关,很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良好,中国本科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他们通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遵守工作规范,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赢得了雇主的好评。这与中国教育体系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路有关,也与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视有关。

中国本科生关键能力的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虽然中国本科生在实践操作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欠缺。他们往往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这可能与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有关,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有待加强,麦可思发现,部分中国本科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需要更好地适应团队环境和合作模式。在团队工作中,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无法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任务。这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沟通能力对于毕业生在职场中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部分中国本科生在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实践。在工作中,他们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或者无法有效地与同事、领导进行沟通。这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生:

专业技能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团队合作能力强,但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创新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据麦可思2023年高职毕业生能力分析,毕业生能力达成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与职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高职毕业生能力达成效果持续增强,其中在理解与交流能力方面整体达成效果较好;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毕业生信息素养、数字技能亟待进一步加强;此外,面对技术迭代和工作岗位更替速度的不断加快,毕业生终身学习意识仍需强化。素养提升方面,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进取意识、乐观态度、遵纪守法观念均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麦克思研究结论:高职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稳步提升。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全国高职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从2018届的54%上升至2022届的58%。

结合麦可思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高职生关键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高职生关键能力的优势:一是专业技能扎实。中国高职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这是他们在工作中最大的优势之一。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实际操作能力强。中国高职生在工作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三是团队合作能力强。中国高职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能力,他们注重团队合作,能够积极融入团队环境,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这种能力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中国高职生关键能力的不足:一是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尽管中国高职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问题。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中国高职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所重视的重要能力之一。三是沟通能力有待加强。虽然中国高职生能够适应团队合作的环境,但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方面仍需提高。他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团队工作的模式和流程,提高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同时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的训练以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万作芳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作者高长平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重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研研究员。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概括”(项目编号:GYI2022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2023-12-27 万作芳 高长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932.html 1 我国学生的关键能力怎么样? 54,9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