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农工党银川市委会: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夕阳红”幸福满格

张倩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6 版)

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政协委员胡晓敏看来,“老有所养”,是民之所呼,也是政之所应。

日前,在宁夏银川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胡晓敏代表农工党银川市委会作大会发言时提出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夕阳红”幸福满格》的建议。她说:“养老是家事更是国事,多年来,各级政府在‘老有所养’问题上都给予了足够重视,用实际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但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如何更全面地加强老年人养老服务?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命题。”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胡晓敏说:“我手机里留存了2022年底的数据。你看,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9%。”

“‘银发浪潮’滚滚而来,我们不得不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胡晓敏以银川市为例说,银川目前有34万老人,政府的养老政策不断完善,社会的养老服务不断增大,基本服务保障不断提升,且取得一定成效。但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普惠型老年服务不足、社区养老未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智能化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很明显。

胡晓敏认为,在养老工作中,政府和企业有发挥更大作用的责任和空间。为此她建议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引入多元主体,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在养老模式上多业态融合,优化养老服务设施结构。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社区的平台枢纽功能,推动供养型、养护型、护理型机构协调发展。做深做实医养结合,为老人提供急诊救护、疾病诊治、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一体化服务。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年人的愿望。为满足居家养老的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需求,胡晓敏认为,需要依托社区优质养老资源,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共同体”,打造便利养老“十五分钟服务圈”。统筹整合辖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康复护理等个性化医疗服务。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小微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微助托、微日托、微助餐、微洗涤等养老微空间,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利的养老服务。

对于银川市的情况,胡晓敏特别提出打好“组合拳”,共同推进智慧养老。建议结合“算力之都”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呼叫中心+智慧终端”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银川市智慧养老平台项目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养老数据库,整合医疗、保健、物业、家政等各方资源,根据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互联及同步,连接各单位级人物角色,保持老年人与儿女、服务项目组织、医务人员的信息内容互动。还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养老服务信用评价机制,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透明度,守护老人安全,让家人更安心。

“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老人还是更倾向于居家养老,这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应用提供了更大想象空间,也是目前解决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胡晓敏补充道。

农村养老目前也是一大短板。在农村,留守老人依然十分普遍,他们对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的需求,会比一般群体更强烈。胡晓敏建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

实现“六个老有”是老龄工作的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胡晓敏认为,只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携手努力,一个值得期待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必将渐行渐近。

2024-01-24 张倩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农工党银川市委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368.html 1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夕阳红”幸福满格 56,3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