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北京市政协常委卢长林:

聚焦“多元服务”社区,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6 版)

“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正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卢长林表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是提升我国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质。这基于他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现状、对策进行初步调研后的判断。

“家里有孩子的,让老年人长期生活在有温度、有情感的家庭中,生病后由孩子承担全面照料管理义务。家庭失独或孩子不在身边的,则选择融入社区和机构养老。还有一种,家庭相关财产管理中,有相应的律师参与其中。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催生了不同的养老服务业态,其中,个性化的需求日渐明显。”在调研中卢长林发现,目前我国运行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三种形态中,依托家庭和社区的养老模式有着广泛的基础,也最为普遍,但不同群体的居家养老形态也有差异。

“城乡差异也带来了不同的养老需求,在乡村,居家养老的现象更加普遍。在物质方面,政府兜底保障,让老人不必为基本生活和医疗等担忧,但当前,政府投入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乡村老人的保障水平。”卢长林进一步补充,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目前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医疗照护等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力保障了老人生活的尊严,但同时,老年人还需要更便捷和更有温度的养老。

“所谓便捷的养老,就是老人在有需求的时候可以及时充分地获得服务。过去常说,老人们更喜欢住在医院旁边的社区,生病后不用来回奔波,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还是喜欢在自己家里养老,但新的养老需求又应得到满足,这就需要社区发挥更强的支撑作用。”卢长林表示,当家庭和社区形成合力,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养老环境、高水平的服务,就既有亲情的温暖,也有科学的照护,也就是更便捷的养老和更有温度的养老。

为此,卢长林建议,持续推动我国医养产业的发展,鼓励医养服务的内涵深入到社区中去。他说,我国为全体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医疗保障,这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同时,针对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也需要发动更多领域的人士参与进来,以为老年居民提供不同的差异化服务。

2024-01-24 本报记者 陈晶 北京市政协常委卢长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369.html 1 聚焦“多元服务”社区,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56,36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