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步氏巨猿竟然是“死于安乐”

本报记者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5日   第 07 版)

近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解开了步氏巨猿的绝灭之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研究表明,在29.5万~21.5万年前,正是对摄食行为和食物偏好的执着,导致步氏巨猿在面对环境改变时显得脆弱无比,并锁定了走向绝灭的命运。

步氏巨猿曾经成群结队地漫步于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区。步氏巨猿的直立身高可达3米,体重最大可达300公斤,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这个“远房亲戚”在我们人类到达这片土地之前便已绝灭了。迄今,只有将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的下颌能够向人们证明步氏巨猿曾经存在。

步氏巨猿的绝灭在古人类学中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当时生存于同一地区的其他灵长类可以适应环境并生生不息,但这种给人印象强大无比的类人猿怎么走向绝灭了?这一问题一直是该学科的“悬案”。

真正解开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的多重决定性证据来自一项错综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为了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信息,自2015年研究团队从区域性的视角出发在中国广西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了22处进行样品采集。其中不仅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而且包括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综合研究表明,步氏巨猿绝灭于29.5万~21.5万年前,比人们之前的认识要早很多。而在步氏巨猿绝灭之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

到了距今约70万~60万年前,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致使森林群落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步氏巨猿的近亲猩猩(Pongo)在生存条件发生变化的同时体型变得更小更灵活,还改变了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偏好。它们的化石显示了灵活和营养均衡的食物选择,以及较小的生存压力。

相反,步氏巨猿在其偏好的食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仍然依赖缺少营养的备选食物,使其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尽管如此,它们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摄食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大为减少。因此,步氏巨猿种群长期面临生存压力,且不断萎缩,最终走向绝灭。

与猩猩这样生存策略更加灵活的“识时务者”相比,步氏巨猿称得上是走到穷途末路的“特立独行者”,正是这份固执和保守导致了灭亡。

2024-01-25 本报记者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435.html 1 步氏巨猿竟然是“死于安乐” 56,4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