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在近期召开的地方政协全会上,委员们纷纷为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用智慧医疗守护群众健康

本报记者 鲍蔓华 吕东浩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2月07日   第 05 版)

打开手机、电脑,便能在线问诊看病;将已开好药单上的二维码对着机器进行扫描报到,智慧药房内的机器立即自动识别药品位置,通过自动发药机抓取放到滑道上,药剂师核对后送到你手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5G通信、云计算等一系列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智慧医疗等新医疗业态频频涌现,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近期召开的地方政协全会上,委员们纷纷为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既有叫好声,也不乏质疑声

互联网医院将实体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延伸到患者家庭中,极大程度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近年来,在相关部门鼓励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进程中,既有叫好声,也不乏“老百姓认可度不高”“线上医保支付技术壁垒高”以及“网上诊疗安全性”等质疑。

“目前,医保在线结算的自付部分需要个人支付宝账户,对老年用户来说,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牵涉二次报销的人员还存在电子票据打印等问题。此外,医保线上支付制度不完善,涉及医保基金安全等问题,线上支付信息系统的改造存在技术壁垒;处方全流程缺乏监管,目前互联网医院对于开具处方到药品配送的全流程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没有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处方安全性缺乏相应的保障。”从线下到线上就医,除了技术问题,更大的挑战是医生和患者双方长期诊疗习惯的改变,包括彼此之间信任关系的重构,身为医生的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章勤深有感触。

“此外,为确保在线诊疗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国家明确禁止互联网医院进行初诊,互联网医院诊疗业务仅限于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复诊。但具体哪些常见病和慢性病可以进行复诊,目前政策文件尚未明确规定。”章勤表示。

“自2019年起,大连市立足‘互联网+健康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几年下来,已初步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张殿龙也深有感触。他说,从大连市医疗行业整体来看,部分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概念不清、联通不畅、智慧不足、应用不广等问题。

为智慧医疗更便民、亲民出实招

如何促进智慧医院更加便民、利民?张殿龙表示,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智慧医院的建设目标,包括:流程更便捷——加快实现医疗“一卡通”,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候诊提醒、院内导航、在线缴费、在线查阅打印报告、自助打印清单等服务。服务更高效——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移动App等方式方便患者就医;开展移动查房、移动医嘱、移动护理设备、智能化动态无线监控设备、医学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智慧门诊、智慧药房等应用,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形成新的诊疗模式——开通“互联网医院”,发挥智能导医、诊疗预约、在线咨询、药品配送、随访、慢病管理、医疗信息查询、健康教育等功能,建成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病理系统。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智慧医院建设规划方案。”张殿龙建议,及时总结智慧医院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数据接口标准,出台智慧医院建设目标和相关指导性文件。医院应成立以院长、书记为负责人的智慧医院建设领导小组,详细制定智慧医院建设规划。其中,在就医体验改善方面,重点从“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入手,在预约挂号、线上诊疗、智能导诊、床旁结算、在线支付、延续性医疗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关规划方案。在系统整合方面,完善医院各应用系统布局,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集成化的智慧医院综合服务系统和管理平台。

“还要加快实现医疗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张殿龙说,数据是连接一切的纽带,政府部门应建立信息质量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格式、标准、描述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对数据输入及时跟踪反馈。数据录入尽可能实现智能化,解决系统兼容以及存储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鼓励检查结果互认,进一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和规范管理。

章勤则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基层互联网医院数字化支撑体系。比如,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的规范管理,完善医疗服务、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共享等基础标准。出台互联网复诊疾病目录,完善配套指导方法,明确医生网上复诊业务范畴;确保互联互通,创新基层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引导。将互联网医院纳入总额预算管理,积极推进按人头支付方式改革,实现线上线下医保支付政策同质化。倾斜医保对互联网医院的报销比例,方便群众就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进一步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促进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还应加强行业监管,形成基层互联网医院长效管理体系。出台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监管底线,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准入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章勤进一步建议,建立互联网医疗卫生行业监管体系,重点对资源配置、服务项目、服务状况、合理医疗、服务能力等指标进行监管。健全可查询、可追溯基层互联网医院服务数据系统。创新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统一标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机构可信医学数字身份、电子实名认证、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完善配套政策,积极营造互联网医疗应用氛围。制定出台对口支持政策,从财税、投资、创新等方面对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给予必要支持。

章勤认为,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政策解读,大力宣传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依托医共体模式,逐步构建数字化分级诊疗体系。打造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覆盖基层医生所有的公共卫生工作,实现健康数据互联互通。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重视精准医疗科普,避免其“副作用”

“与此同时,还应重视针对百姓的精准科普,避免医疗科普的‘副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坦陈,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医疗科普知识的主渠道,这大大方便了人们获取医疗知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健康人搜索疾病知识后“对号入座”,怀疑自己得了病,反复去医院检查,浪费医疗资源;无法鉴别网上医疗信息的真伪,或者抱着片面理解甚至曲解,不听医生的专业意见,导致治疗过程走上歧途,贻误治疗时机;一些商家打着科普的幌子,推广精心包装过的“医疗知识”,实为恐吓式营销。

“疾病类知识的传播,应该首先重点针对患者人群,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发给全人群。改变思路,把疾病知识的科普改为精准策略,可以在同样的时间、精力、成本投入情况下,精准收获成果,避免‘副作用’。”为此,王航建议:

鼓励医生首先要把针对自己的老病人做好科普,老病人也更信任自己的主治医生,针对他们的科普效率高、效果好。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考虑针对健康人的科普,但此时更要谨慎,避免给健康人群造成恐慌。

鼓励医生使用互联网,向自己的老病人传递疾病知识,做好科普,管好老病人。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应鼓励医生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老病人管理系统、做好针对老病人的精准科普,并在过程考核、职称评定时考虑这些工作成果,使之成为日常临床工作的重要一环。

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避免利用科普非法牟利。根据国家相关管理规定,监管部门应在执法工作中重点抓好两个问题,推动互联网平台担起责任:一是平台要严格审核医疗科普发布者的资质,不允许非医疗专业人员发布医疗内容;二是严禁平台在医疗健康科普页面投放医疗相关广告。

2024-02-07 本报记者 鲍蔓华 吕东浩 陈晶 在近期召开的地方政协全会上,委员们纷纷为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177.html 1 用智慧医疗守护群众健康 57,1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