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建言农村学校发展——

别让乡村教育成为乡愁痛点

张倩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2月26日   第 05 版)

2月19日,正月初十,早上9点左右,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石桥村小学校长高平推开了学校大门。

“这两天天气不好,沙尘刮个不停,把学校吹的。”高平边说边走进校园,用手拂去门房桌上的尘土。环顾学校四周,虽受沙尘天气的影响,但校舍依然整齐崭新。还有五天就开学了,高平想着这几天和几个住在村里的老师把学校各处打扫打扫,做好迎接学生开学的准备。

今年52岁的高平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他不仅是校长同时还兼任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他介绍,石桥小学的学生主要涵盖头营镇马园村14个自然村。设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但最多的一个班只有16名学生。“别看我们小,录播教室、智慧黑板、电脑、电子琴……该有的我们都有。虽只有11个老师,但都很稳定,教学一点不马虎,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在头营镇排名前三。”但让高平无奈的是,即使这样,也留不住学生。“有条件的都想让孩子上城里的学校,可我总觉得能留住孩子的乡村,才是有希望的乡村。”

在宁夏,像高平一样迫切期望乡村教育更好发展起来的守望者有很多。可乡村教育该如何破局?这也是宁夏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的委员们最关注的问题。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乡村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下,整体上处于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规模逐年缩小。以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为例,2016年以来,该县先后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191所,目前仍有100人以下小规模村小教学点138所,其中50人以下99所。

此外,乡村教育在教育教学质量、师资储备、科学管理水平、教育成本增加等“软件”方面的短板,严重制约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例如,乡村学校服务对象中留守、单亲、残疾儿童相对较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加之班级人数较少,缺乏学习氛围和竞争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一定的挑战。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和优质生源均有外流,办学吸引力不强。“随着村小‘空壳化’和‘微型化’,村小附设幼儿园教师短缺、资金不足、维修运行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位参与调研的委员说。

乡村要振兴,教育须先行。乡村学校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乡村能否留得住人,进而影响到乡村的产业发展和社会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兴乡村,首先要办好乡村教育,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整合乡村学校教育与公共服务,形成乡村学生成长合力。结合不同地域生源实际,加强幼小教师培养,推进乡村“幼儿园+小学低年段”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资源的育人与服务作用。

其次,探索改进乡村学校管理制度,提高乡村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或乡村学校发展联盟,采取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委托托管、联动教研等方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优化管理体制,盘活教育资源。

第三,建立乡村学校教师配置底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职工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适当增加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比例,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音体美等短缺学科专业教师“走教”,不断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程度,改善乡村学校教师结构。

最后,稳步推进乡村相对集中办学,切实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深化“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发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作用,努力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英语、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共享优质学校教学资源。

委员们还希望,在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全局视野下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经费安排、乡村振兴工作考核都要同时考虑教育,优先支持教育,赋予乡村学校更多的功能,让乡村学校融入本乡本土,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高地和重要引擎,让乡村教育扎根乡村。

2024-02-26 张倩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建言农村学校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693.html 1 别让乡村教育成为乡愁痛点 57,69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