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元宵节,位于西安城墙西门内的“心羽家园”热闹不已,孩子们在志愿者和家长的带领下搓汤圆、猜灯谜、剪窗花。
春节前后,“家园”创办人常向阳总会比以往更加忙碌。自从创办“家园”开始,跟患儿家庭一起过个团圆年,是常向阳每年的习惯。
“春节前夕,有不少孩子跟随父母返回老家过年,留下来的家庭不多,但哪怕只剩一家,我们也会把这个年过得热热闹闹的。”常向阳说,“最近患儿家庭都陆续回来了,‘家’里人又多了起来。”
常向阳创办的“家园”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屋,距离西安市儿童医院仅300米。虽然住着不少人,但房间内的游戏区、上下铺卧室、开放式厨房,一切都井然有序。吃过饭,孩子们的母亲都忙着在厨房里收拾,常向阳则在一旁归置着刚搬进来的爱心物资,不时被孩子们一句一个“常妈妈”“大妈妈”打断。
7年来,孩子们的“家”没有一天打烊,已累计有2000余个困难患儿家庭在这里接受了无私的帮助,常向阳也和这些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能让更多人获得帮助,常向阳还时常去医院主动询问患儿家长是否需要免费食宿。
“因为7年前在儿童医院走廊里的所见所闻,萌生了给患儿和家属一个‘家’的念头。”常向阳回忆道,一次去医院看望病人,常向阳在走廊上遇到一位瘦小的老大娘。因为还不到探视时间,便坐在旁边与老大娘攀谈起来,“大娘边啃着馒头边说,‘孩子看病花钱多,我们填饱肚子就行,很久没吃过家乡的味道了。’”
“回到家后,老大娘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响起,心里很不是滋味。”几天辗转反侧后,常向阳决定为这些困难患儿家庭做点什么,“那就帮助他们搭建一个‘家’,免费提供吃住。”
常向阳第一时间和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时刚失业,本来已经准备好迎接‘暴风雨’了,没想到父母直接把存折交到我手上,嘱咐我既然决定做了就不能轻易放弃。”常向阳哽咽地说,“这些年都没能陪在父母身边过年,他们不仅没有怨言,还总嘱咐我要把患儿和家属照顾好。”
而常向阳也确实如父母的嘱托,把“家园”布置得井井有条。这个“家”空间不大,前厅摆放着孩子们的书籍、药品,后厅是做饭的地方。房间中部是休息区,两排床铺虽然摆放紧凑,却是不少患儿家庭温暖的小家。在这里,孩子们生活中不再只有病痛和医院里单调的雪白,常向阳成了他们那个永远挂着笑容的“常妈”。
来自陕西汉中的璇璇2岁时患上横纹肌肉瘤,3年来,父母带着璇璇四处求医,30多次手术让孩子受尽折磨,也让这个家庭背上了沉重的枷锁。璇璇爸爸王文彬感慨地说,是“心羽家园”给了他们希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的,没想到这里真的像一个很温馨的家,给了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人很大的心理慰藉。”
为了减轻这些家庭的负担,常向阳尽己所能照顾患病的孩子们,“这样他们的家长起码有一个能脱身,出去挣份工资。”常向阳说,“家园”最多时可以容纳12个家庭,孩子之间像兄弟姐妹,家长们也在彼此温暖、相互鼓励之下,有了更多面对困境的勇气。
“算上房租、米面粮油、日常必需品以及水电费等,每月的开支大约要2万元。压力确实挺大的,但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常向阳说,除了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给予的帮助,她自己也会打零工补贴“家用”,“家里老人一直在退休金中节省下几千元给我们。”另外,还有上千名志愿者加入到了“家园”的队伍中,其中包括不少患病孩子的家长。
这些年,常向阳也获得了很多肯定,包括中国好人、陕西好人、西安好人等荣誉。常向阳说,这些帮扶和荣誉都是激励她前行的动力。
除了给孩子们提供食宿,常向阳还要时常关注这些孩子以及家长的心理健康,她会定期邀请心理老师来做心理疏导,让患儿家庭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波折。
“谁家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我就想给他们创造一个有阳光、有爱,能吃饭、能睡觉的地方。这些年,我过得很充实。”每次遇到孩子病情反复,“常妈”也会跟着心情低落,每当这时,她就会出去“暴走”一圈,对着城墙喊一喊。“心情好点后,还得回去做孩子们最熟悉的爱笑的‘常妈’。”常向阳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