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指尖作瑰宝 湖畔传非遗

——苏州市相城区民间非遗红红火火

罗一飞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01日   第 10 版)

王建江在织机前展示缂丝技艺

阳澄湖畔,一声清亮的嗓音敲开了暮色的沉寂,一曲阳澄渔歌承载着渔民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拉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迎春活动的帷幕。

“为将非遗文化融入节日氛围,我们开展了‘渔歌戏曲周周唱月月演’惠民演出活动,主要演唱省级非遗‘阳澄渔歌’和传统戏曲,既传承保护了传统文化,又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内涵。”相城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子青介绍道。

阳澄渔歌,是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是吴歌的分支之一。此外在相城区,还有诸多的非遗项目活跃在民间。

相城区陆慕有一御窑村,据悉,自古以来此地村民多以烧窑为生,用阳澄湖畔“澄泥”制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因而被冠以“御窑金砖”美称。由于泥质温润,同样用“澄泥”制作的“陆慕蟋蟀盆”早在南宋年间就已风靡皇家深宫,传承至今。

“没想到儿时的爱好能成为我的人生启蒙。”相城区政协委员、太平南盆艺术馆馆长曹超感慨道,“我接触这一行已有三十余载,在我看来,蟋蟀盆更像活物一般,承载了一段过往的历史与文化。”

“斗蟋蟀是具有千年传统的趣味游戏,我决定现场制作蟋蟀盆,在新春佳节为大家展示非遗蟋蟀盆的制作技艺,弘扬非遗手作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传承这段过往历史记忆。”曹超说。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苏州人对雅致生活的向往,体现在“岁朝清供”。岁朝,新年之伊始;清供,清雅之供品。在正月初一当日,人们将供品供于案前,祈求新年好运,被称为“岁朝清供”。例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缂丝精品《缂丝岁朝图》就描绘了过年期间摆放“清供”的场面。

相城区政协委员、王氏缂丝世家工作室总经理王建江介绍,“缂丝被誉为‘织中之圣’,蕴藏着诸多学问,是中国传统艺术品的精华,我将不遗余力地坚守匠人本心,传承缂丝文化。”作为陆慕王氏缂丝世家的第六代传人,曾参与故宫馆藏修复工作的他一直致力于让曾经的皇家御用重回大众视野。自入行起,王建江一直在为传承非遗而努力,开设缂丝体验课,设立实践基地,多次举办展会并亲自向观众介绍缂丝技艺。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近年来,相城区政协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举办了全区非遗保护情况对口协商,邀请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研究专家学者与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谈想法、提建议、谋发展。此外,还开展了《相城革命斗争史图录》编撰、老街古村保护利用协商议事等活动,相关成果被上级部门采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永续传承。

“非遗传承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新途径,我们责无旁贷。”相城区政协文史委主任李慧霞说,“委员们很多都是非遗传承人,借助这个契机,我们将与广大委员齐心协力,共同肩负起守护非遗文化的重任,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更大更广范围内扎根发芽。”

(罗一飞)

2024-03-01 罗一飞 ——苏州市相城区民间非遗红红火火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988.html 1 指尖作瑰宝 湖畔传非遗 57,9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