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忆布朗族大哥的那杯烤茶

李寅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01日   第 11 版)

这些年,频频行走于边疆,体验过多民族的茶风茶俗。但最令我触动的,是今年春节前在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大姐你南丙家里体验的火塘烤茶。

乃至春节期间在家休息时,多次翻看当日拍下的照片、视频,吊脚楼里烟气缭绕的火塘畔场景在眼前重现,令人泛出脱离尘世的笑意。

是的,那烤茶,就是脱离尘世般的感觉。

那一天,你南丙大姐和她的丈夫俄丁洪大哥先是在楼下茶室接待我们的,聊到酣处,俄丁洪大哥上楼换了一身整洁的布朗族服装,还搭配着一顶时尚的礼帽,然后操着夹生的普通话对我们说:“请上楼,我给你们做烤茶……”

从小生活在边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淳朴好客感同身受,对于这样“隆重”的邀请,我们知道,必须积极响应。于是,在他们夫妻的引导下,沿着吊脚楼一侧的木制楼梯,我们走上二层。

这是他们的生活区。楼梯南侧,先是一个开阔的大客厅,过去便是一个带着露台的房间。露台上晾晒着各种腊肉。可以看出,这间带露台屋子兼具厨房和餐厅功能。更吸引我们的是靠近露台一角的地面上,有一个传统的火塘,塘中有将熄未熄的炭火。炭火上有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坐”着一个单柄土陶(砂)罐,有些像我们常用的大公道杯,又有些像酒壶。这便是大哥烤茶的“道场”了。

夫妻俩热情地搬出小凳,安排我们围坐下来。家中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也穿着一身民族服装参与进来。我带着妈妈和两位姐姐,加上大哥的妈妈和妻子,六个人叽叽喳喳地热烈寒暄着,大哥则进进出出一通忙活。

眼见柴火多了起来,火也旺了起来,坐在对面的大哥左手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的葫芦瓢,凑近火塘温了温,右手抓了一把普洱生茶放进去。就在我疑惑,木制的葫芦瓢怎么能够放到火苗上烤时,只见大哥右手拿起一双很长的铁筷子,从火中夹起约十公分长的一段烧得红红的木条,放进葫芦瓢中,左手同时快速地颠瓢,瞬间,茶叶焙火的香气冲了出来。紧接着,大哥放下筷子,在左手颠瓢的同时,右手几指伸入瓢中捏拌着,帮助炭火和茶叶均匀接触。看得出来,大哥希望每一片茶叶都感受到炭火的温度。可以想象,那只右手是久经“烤”验的——捏拌时快、准、稳,捏完后迅速撤离,动作干劲利落、水到渠成。

再后来,大哥几次夹起炭火放入葫芦瓢颠茶,几次捏拌,炭块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慢,焙茶的香气也越来越浓。我们知道,烤茶要做好了。

这时候,火塘架子上土陶(砂)罐中的水沸腾起来,时间刚刚好。

只见大哥轻轻抓起一撮烤茶,凑近土陶(砂)罐口的正上方,快速地松手,茶稳稳落入沸水中,又随着罐下炭火的烘烤翻滚,茶汤的清香随之弥漫在整个吊脚楼中,让围坐在火塘边的我们瞬间垂涎三尺。

大哥小心翼翼端起茶罐,把我们面前的茶盏都斟上茶,自己端起一杯品了一口,满意而自豪地笑了。我们一干女茶客也都端起杯,品了一口,不由分说对他竖起大拇指。

必须声明,我们绝不是客套地赞美,这烤茶真的是“惊艳”——茶汤色泽清泠,澄黄中泛着一抹浅绿,一眼见底,并没有炭火杂质;香气很足却不唐突,烟火、茶味、香水味融合的感觉,嗅着提神、暖心;入口也是非常甘甜,丝毫没有生茶的生涩味,一杯下肚,唇齿留香。

看得出来,这是俄丁洪大哥的“看家手艺”,无论是他自己、他的亲人,还是我们这些远方而来的游人,都被他的烤茶深深吸引。大家品着、赞美着,火塘边的氛围格外快乐、充满暖意。

说实话,之前喝过其他少数民族的烤茶,多是把茶放入小砂罐中烘烤,然后注入沸水冲泡。俄丁洪大哥将炭火夹入茶叶的烘烤方法,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是当地的习俗,还是他独创的技艺?由于语言不甚相通,我最终也不明所以。

春节假期居家休息,最大的乐趣是日日品茶。但却怎么也找不到旅途中那种寻茶、问茶的感觉,烤茶就更是不用说了。

好在,围炉烤茶已经火遍大江南北,应该算是对烤茶文化在创新中的一种传承。但我还是想再去景迈山,去俄丁洪大哥家的火塘边,喝一杯真正的烤茶。那烤茶,能令人泛出脱离尘世的笑意。

2024-03-01 李寅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995.html 1 忆布朗族大哥的那杯烤茶 57,9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