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石磊:

让民族建筑真正“活”起来

本报记者 刘洋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11日   第 14 版)

“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应该以人为中心,给人们带去健康和幸福。”全国政协委员石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感慨。作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的职务和身份大多与建筑行业相关,因此古色与绿色成为他众多提案与建议的底色。

“我国民族建筑类型众多、各有特色,如侗族鼓楼、羌族碉楼、哈尼族蘑菇房、土家族吊脚楼、傣族竹楼等。”2023年,石磊调研的脚步遍布多地的传统村落、古建筑等,为撰写相关提案、社情民意等夯实了基础。

在他看来,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而现代民族建筑在现代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风格,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全国“两会”期间,石磊作为第一提案人,提交了关于开展国家级现代民族建筑保护地评定的提案。他建议,出台科学合理的现代民族建筑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注重挖掘民族建筑背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让民族建筑真正“活”起来;成立中国现代民族建筑保护地专项基金,为民族建筑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撑。

从传统到现代,从乡村到城市,石磊始终致力于讲好人、建筑与自然的故事。去年全国“两会”,他提交提案,为构建乡村绿色建造体系,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发声;今年,他将目光对准城市,继续为健康城市建设建言。

2024-03-11 本报记者 刘洋 全国政协委员石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691.html 1 让民族建筑真正“活”起来 58,69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