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人才培养规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为此,建议:
构建全学段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阶段性教育的壁垒,促进高等教育“下沉”,通过课程贯通、师资队伍贯通、生涯教育融通等多个维度,将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延伸至中学;强化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设置高等教育预备课程,完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在高水平大学增加本科生免试保研比例,特别是本硕博连读比例,打造连贯性、长周期的人才培养环境。
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引导高校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政府担负起统筹和协调责任,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和资源要素,推动产教融合、加强校地协同联动。支持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大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
探索交叉融通创新育人模式。出台政策、搭建平台,鼓励高校打破学院壁垒,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体系,建立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打破专业壁垒,促进经管、理工、人文等学科交叉复合,设立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打破学校壁垒,推动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促进高校间人才、教学、科研等要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建立学生多元考核评价模式。明确多元考核模式的目标、标准和实施办法,鼓励高校以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机制。实施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建立全国性教育评价监测系统,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